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之董卓:中国史上最成功“潜伏”

(2010-09-16 08:28:48)
标签:

滴血的三国背影

陈瓷

三国

文化

中国史上最成功“潜伏”——

东汉末年,董卓趁着洛阳之乱,带军进京,废除少帝,扶立献帝,独掌朝政,其残暴专横让满朝文武对他说“不”。

一朝天子一朝臣。董卓掌权,就要任命新干部。很多人都不愿意与他合作,与他合作的,也是“潜伏”反他。王允、荀爽、何颙、士孙瑞等被董卓逼着做官的,成立了反董的秘密组织,在朝堂上忽悠董卓,委曲求全,八小时之外就躲在何颙家里讨论诛董的问题。

另有两个小人物,却成了他们中最成功的“潜伏”。

这一天,董卓准备悬赏捉拿袁绍。袁绍反对董卓废少立献,逃亡冀州,是早就上了董卓的死亡名单的。这时,董卓提拔起来的任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站出来说:“废立皇帝这种大事,不是平常人所能明白的。袁绍不识大体,得罪了您以后,心里害怕而出奔,并没有别的想法。如今急着悬赏捉拿他,势必会使他反叛。袁氏家族连续四世建立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假若袁绍收罗豪杰以聚集徒众,其他的豪杰便会乘机起事,那样的话崤山以东地区就不归您所有了。不如赦免袁绍,任命他为一个郡的太守,他因赦免而感到高兴,就必定不会再有后患。” 董卓连连点头,认为他们说得有理,一边清醒自己用对了人,一边派使臣去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封邟乡侯。

其实,周毖和伍琼是在忽悠董卓,暗地里帮助袁绍(“阴为绍”)。

袁绍不仅借此免去了灾祸,还有了起兵的根据地。

忽悠完卖拐再忽悠卖车,忽悠要起作用,必须是连环的。又一天,周毖和伍琼给董卓出点子, 劝说董卓放京官外任,以控制四方。董卓又被忽悠了,很高兴就同意了。

此前,曹操、袁绍、袁术已经出逃,按照道理, 他们离开京城后要讨伐董卓,去自己的老家招兵买马是最容易的,那里有家族的支持和家族在地方上的影响。若是如此,那袁绍和袁术应该去豫州的汝南郡,曹操应该去沛国的谯县,他们老家就在这里嘛。可是,袁绍去了冀州,袁术去了南阳,曹操去了陈留。

他们向这三个地方逃,有什么道理吗?人们都百思不得其解。等到周毖和伍琼建议的京官外任名单公布后,大家都相视而笑:董卓又被忽悠了!

袁氏门生韩馥出任冀州牧,而袁绍早就在那里等着;曹操的朋友张邈出任陈留太守,而曹操早就在那里等着。毫无名气的张咨出任南阳太守,而“四世三公”的袁术早就在那里等着。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

事情的发展证明这不是巧合,而是预谋。曹操和张邈率先树起讨董大旗,袁绍和韩馥随即响应,袁术也很快取代张咨,与孙坚一道成了荆州的实际统治者,而孙坚后来成为董卓最忌惮的人。

这难道不应看做是事先预谋好的吗?
     
再看看周毖和伍琼建议的京官外任名单上的其他人,我们会发现这个名单其实就是讨董积极分子名单:刘岱出任兖州刺史,孔伷出任豫州刺史,另外根据史料推断,河内太守王匡应该也是这个时候任命的。这几个人,都是关东军联盟的主力,王匡则是发动了对董卓的第一仗。

河内和冀州在北,兖州(含陈留)在东,南阳和豫州在南,这样对洛阳形成包抄之势,。建议选择以上几个地方而不是其他地方那个派驻京官,周毖和伍琼明摆了是在编织一张大网,单等收网时刻到来。本来最佳方案是关西也该派上士人做州牧,可是关西不是士人的地盘,所以在关东军起兵后,董卓能够西迁。

《后汉书·董卓传》载:初平元年,馥等到官,与袁绍之徒十余人,各兴义兵,同盟讨卓,而伍琼、周毖阴为内主。2009年,孙红雷和姚晨主演的《潜伏》红遍各大电视台,但是他们最多也就是搜集点情报。可是,周毖和伍琼的潜伏,却是部署了整个的讨董作战规划,强烈建议授予他们“史上最成功的潜伏”的荣誉称号。

周毖和伍琼密谋的群雄,分赴各地,立足已定,联盟讨董,这时,董卓才发现自己被忽悠了。

董卓虽然高高在上,但是各地风起云涌的诛董浪潮马上席卷而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