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 |
说起精神,主要是我去纽约的首要任务——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多数的照片,都贡献给了大都会。我要说的是,如果时间有限,哪里不去都可以,大都会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好吃不贵啊!咳,我是说好看而且鉴于其“自愿捐献”的原则,你其实可以付你想付的任意数额进去参观。所以当收银员问道你是否接受Recommended
Price的时候,你只要摇摇头递上你愿意付的钱就行了——还有一种方法是你可以装成儿童,免费的恩……
卤煮表示自己是学僧,于是付了12刀进去了。
在Information处可索要博物馆地图一份,友情提示有中文版。地图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大都会很大,展品丰富,如果毫无目的的随便逛恐怕想看的看不到不想看的倒是看了个眼花缭乱。不过中文版地图也很有迷惑性的哇,它是长成这样滴:
看到这图我兴奋半天哇,满心期待可以看到明初的各类人物画像,结果……多数都是战国甚至是公元前好几千年的盆盆罐罐——最神奇的是公元前几百几千的瓦罐居然摆出一排排完整无缺的,使我非常怀疑它们的真伪,所以干脆没拍略过去了。在我看来大都会在亚洲文物上的审美恐怕略有些不尽人意。我们进入的第一个展厅看起来是中亚-伊朗这个地域的展品,有一些非常有趣,尽管标记上是中亚,但我严重怀疑是乾隆时期痕都斯坦的玉器,个中关系颇为微妙:
这个碗还是标记了乾隆字样的:
下面两把刀似乎就没有这样写了(忘记拍标签了……):
——与乾隆某痕都斯坦的小刀颇为类似。
另外一把漂亮的小刀:
伊朗的展厅则非常有趣,体现了不少历史上东西文化交融的产物,有些不大明显,但若是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想必会获得很多乐趣。首先是个很明显的大盆
- -b:
——看标签大概是16-17世纪波斯的仿制品,看来那个时候就有山寨了……
再来两把小刀:
上面的包金做法似乎在明代或者清代的少数刀具上也见到过,可惜我对兵器不熟,只是有这个印象而已。
最为明显的东西交融则体现在波斯(伊朗)古代的一些画像上,看到这些画像我倒是有些感激无意中进的是伊朗的展厅:
——花园一景。从人物穿着上来应当是受到蒙古人的影响,标签记载是Aq
Quyunlu时期。人物身着搭护,胸前织锦胸背。
对比图一张(非大都会展品!),元 蓝地织金鹰兔胸背袍,胸背特写:
为篇幅所限,细节就不截图了,随后我会发在微博上。
另一幅宴会场景的细节图:依旧是波斯~
对蒙古人装束我了解实在有限,在此只贴图不评论了,还望方家赐教。
整幅图:
另一幅战图:Battle between Alexander and
Darius
红衣男子胸前是金属扣吗?
下两图蹀躞细节可见:
锁子甲:
批战袍的马倒是很有趣,不知为什么没有影响到亚洲似乎?
全图:
星期日居住在Yellow Palace中的Bahram Gur:
再上一套波斯人的锁子甲:
腿:
膝盖:
我觉得这个头盔很有意思,上面应该是祈福类的话,不知哪位认得波斯语给翻译下?
不知道后来清代满洲人头盔上写梵文祈福的做法是不是从这里来的,上传一张清代头盔的图(非大都会展品!):清
铁盔(台北故宫藏)
发现好像又很长了!!!那好吧,大都会篇只能分三篇发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3ZH00SIGG.gif
PS:如果你觉得图小看不清——不要紧,很正常,大图我会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