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儿科医生的老妈在育儿上的分岐

(2011-02-17 13:19:15)
标签:

孙一杨

西安

老爸老妈

纸尿裤

分岐

育儿

分类: 妈妈手记

孙一杨没出生之前,老妈常对我唠叨养孩子的艰难,而且非常有信心的说:“你以后肯定会经常向我告状和请教。”而如今,孙一杨快14个月了,真的很想对老妈说:对不起,让你失望了。很多次孙一杨生病都是快好了才会打电话告诉老妈一声,最重要的告诉她不用担心。回家几次,老妈总是很幽怨的说:“人家孩子一生病老远的跑来找她瞧,你倒好,还不相信我。”我笑笑。

 

老妈是村里最早一批赤脚医生,主治妇儿科,也就是当时的“接生婆”。在我们那个地方,老妈非常有威望,这几十年接生过无数的孩子,一直到现在,不干接生的活儿了,但是常有抱着孩子前来瞧病,也常听到对老妈的夸奖:“张大夫,你给开的那个药真好啊,一吃就见效了,比去医院强,现在的医院动不动就给打针,……”这样的夸奖我从小听到大。前来瞧病的人对老妈的话那是一顶一的信服,只是老妈肯定没想到,在众人听来像圣旨一样的话,为什么在她女儿这里却成了耳旁风,我想老妈一定失望极了。

 

孙一杨出生后,老妈伺候月子,当时的我面对一团软软的只知道哭的小屁孩确实没主意,也多亏了老妈的帮忙,是她告诉我怎样让孩子温度合适,打喷嚏、咳嗽等都是新生儿的正常症状,也是她告诉我孩子不能捂着,得出去晒晒太阳,吹吹风,于是众多人不能理解在大冬天我抱着刚满月的孩子出去逛,老妈却鼓励我:不用在乎别人说什么,不用给孩子穿太厚。这一点上真的很谢谢妈妈,一点护理经验都没有的我在她那里学到了不少。满月后开始自己带孩子,边看书边实践,慢慢的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经验。现在想想,妈妈是个医生,她能给我的只是在孩子身体健康方面更多的建议,但是一旦出现教育问题,她就是个很普通的老人,坚持着最初的育儿观。比如,这次回家,孙一杨不再是个抱在怀里只知道吃饱穿暖的婴儿,对她的不仅仅是养育,更多的是教育,这下,和老妈的分岐更加的明显。

 

一、吃。

毕竟老妈是医生,在孩子饮食健康方面还是知道些科学知识,比如:等孩子有吃饭欲望时再加辅食、让孩子尝试多种食物等等。但是我们的分岐出现在面对孩子的吃饭方式上。我向来主张孙一杨自已动手,哪怕搞的四处脏兮兮,对大人来说得麻烦收拾,但是孩子可以尝试到自己吃饭的乐趣,可老妈总觉得孩子太小,大人喂就行了,把饭搞的到处都是,不仅浪费而且还得收拾。不过这我到能理解,从穷苦时期过来的爸爸妈妈们见不得一丁点浪费,再加上那个时候家里孩子多,脏了就得洗,大人哪有那么多工夫伺候孩子,巴不得赶快喂完孩子自个儿还得忙着干活呢。孙一杨在家吃饭坐餐椅,吃完离开,我不会再多喂,可是在家,孙一杨吃几口就跑,我也懒的追,反正想着:你想吃自个儿过来。但老妈不同意:你小时候吃完一碗饭我得追出半个村子。所以孙一杨在家里得到了老妈的特别优待,边吃边玩。我要是敢说半个不字,老妈准反驳:小孩都这样,你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得嘞~ 我不说了,反正在家也呆不了多少天,回西安再纠正吧。只可惜,老妈那个时代还不知道有餐椅这东西。

 

二、穿。

在穿这方面,我还是得非常隆重的谢谢我的老妈。我相信十个老人有九个都是怕孙子们冻着,一到冬天,那就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全幅武装,帽子口罩围巾手套一个也不能少,就算不是冬天,只要不是大热天,照样得捂着,更别提还是几个月大的小婴儿了,那保护的更周全。可我老妈不这样,月子里让我抱着孙一杨在阳台上透气儿,说是孩子得适应冷空气;刚开春,大人们还是毛衣,我带孙一杨回家,老妈只给她换上稍厚点的外套,老爸一直埋怨给孩子穿太少,老妈说你摸摸孩子的体温,合适就行了。所以老妈是至今为止我唯一见过只会问是不是孩子太热的人,很少能到听她说给孩子多穿点,很多次打电话她都提醒我不要给孩子穿太热,我想也只有她会说:不用戴那么厚的帽子,不戴不戴就习惯了。

我们还是有分岐,问题在于穿不穿开裆裤,要不要带纸尿裤。其实这一点只能说是我太“西方化”了,虽然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接受了国外的育儿观,但是很多传统的东西还是根深蒂固。孙一杨没穿过开裆裤,出生前两个月因为便便多,给用的尿布和尿布兜,再到现在,完全是纸尿裤,并且打算一直用到她能自己控制大小便为止。还好自己带孩子自己做主,但是每次回家,老妈总要在纸尿裤问题上说了一遍又一遍,不说花钱,最多的就说怎样的不舒服,只要看见我给孙一杨换尿裤,她必然会在旁边唉声叹气地说孩子在遭罪,更夸张的是孙一杨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她会说到穿纸尿裤影响走路。一开始我还辩解,老妈说的多了我就只听不说,唉~随便你怎么说吧,我懂就行。

在这方面,不应该说是我和老妈的分岐,确切地说是我和这个传统的分岐,在纸尿裤的问题上,不只老妈,很多很多人还是不能接受。在西安还好,城市的人接受新东西比较快,但这次回家,村儿里不管老的年轻的,一看到我给孙一杨不穿开裆裤用纸尿裤都觉得不可思议:“都这么大了还用纸尿裤啊?哪谁谁家的孩子不到一岁就会蹲下尿尿了。。”不过,我还是会坚持我的想法,并且将纸尿裤继续用下去,直到孙一杨有意识大小便为止。

 

三、玩。

在西安,孙一杨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外面,她玩的时候我只是在旁边看着,确定有危险了才前去制止,一般会很平静的告诉她:这个危险,不能动。她还要继续玩,那就把她抱开或者转移下注意力。在家,老爸老妈那叫个担心哪,寸步不离的跟在孙一杨的后面,除了纸、塑料袋之类的软东西,其他东西只要孙一杨拿到手里,老爸老妈准“啊”的惊叫一声赶快拿开,还非常严肃的告诉我:不能让孩子拿这个那个,太危险。大冬天孩子穿的厚,再加上刚学会走路,身子稍微斜一下就会重心不稳倒下,老妈就在后面大呼小叫,竟然说干脆给孩子身后绑个带子拉着,防止她乱跑摔倒。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3ZH00SIGG.gif 很夸张吧!我告诉他们,孙一杨摔倒了不用大呼小叫,本来孩子没觉得这是什么危险的事,大人一紧张孩子反而觉得害怕,拿东西玩也是一样。老妈不理解,反而正色的教育起我来了:谁谁摔了一跤有多么严重,谁谁拿着小棍玩戳的有多严重。唉~孙一杨在家的那几天,在姥姥姥爷的严密看管下,很“不自由”的玩。我知道,他们爱孩子,只是爱孩子的方式太谨慎了。

 

老妈一直觉得带孩子就是管好“吃喝拉撒”,会走路的孩子更要严格“看管”。而我,更注重孩子的精神与心理。老爸老妈看到孙一杨能自已拿勺子吃饭都觉得很惊奇,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已吃饭应该是两三岁以后才会做的事吧;孙一杨能听懂大人的话,让她关上门、把东西放到某处等等,她都能做的很好,让她唱歌她就会一边摇一边唱,尽管只能唱那两个字;一放音乐,孙一杨就跺脚,那是她跳舞的方式,老爸老妈看到这些,乐的哈哈笑,还不忘提醒我,要给孩子多教教本领。其实我想对他们说,孙一杨的本事都不是我教的,而且不用教,她会唱歌那是因为我常给她唱,她会乱跳是因为我常在家放音乐乱跳着自娱自乐,她能听懂指令是我因为我每天会把这些事唠叨了一遍又一遍,不用手把手教,大人的行为就是她学习的模本。并且很多东西都是她在玩耍中摸索出来的,只要大人给了她足够的自由。

 

当然,我不能说老妈的教育方式不好,毕竟她把自已的女儿也养了这么大。有时会和她探讨育儿书上的内容,老妈会说她那个年代的育儿书上是怎样怎样写的,虽然听起来方法有些不科学,但是在她们那个年代老妈能看着育儿书养育孩子也算是走到了时代的前端,那个时候的农村谁会看育儿书啊,能把孩子吃饱穿暖就已经很不错了。

 

老人对于孙辈,本身就会有些溺爱,老爸老妈对孙一杨亦步亦趋的呵护我都能理解,那都是因为爱。我们常不回家,他们两三个月才能见孩子一次,所以怕她磕着碰着,怕她吃不好就想着法子的做好吃的,一会给喂点这个一会给吃点那个,孙一杨任何的表演都能逗得他们哈哈笑。其实再多的分岐都是源于爱,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

PS:相机被我弄进水盆里洗了个澡,歇了~ 里面的照片也弄不出来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8ZH00SIGG.gif 我也是不小心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