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

(2009-10-30 21:44:12)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精品屋

学科   语文            

 

课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校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

 

教师  陈爱华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焰、围裙、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

课文的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

教学难点

课文的难点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学准备

(师生)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童话,搜集安徒生资料、阅读《安徒生童话全集》。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      擦火柴      人死去

                        同情        不满

                 痛苦        美好         悲惨

                         (虚实结合)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读过童话的请举手?那么谁能说说童话的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齐读课题——作者安徒生,谁了解呢?先指名说再出示课件。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听读课文。(出示课件)

出示:我会听  我会想

(1)处理字词,不懂的勾画。

(2)思考:本文按什么顺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3)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看到的情景. 

 2.检查:

出示:(1)看谁认得又快又准.注意爱出错的.(读音及写法)强调兜的写法.

(2)指名回答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3)指名回答第三个问题.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 (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飞走)

在现实生活中,可怜的小女孩饱受饥寒,没有快乐,没人关爱,于是,几乎冻僵的她才会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幻觉。(教师相机板书:现实 幻想)

 

3.快速默读课文理清线索:卖火柴(1-4)一一擦火柴(5-10)——人死去(11-12)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学习课文(1——4)自然段—卖火柴

1、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卖火柴的小女孩走进那个寒冷的大年夜!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出示: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以边读边划出感受深刻的句子。谈感受.

2、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寒冷”“饥饿”“没快乐”“没人爱”,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总之---可怜的小女孩儿.此时此刻,她真的好(痛苦).板书.那么谁能怀着对小女孩的同情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

3、小结,这一天,正是大年夜,那可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啊!想一想,我们都在做什么啊?(指名回答)可小女孩不敢啊!她不仅饱受着寒冷、饥饿的折磨,回到家爸爸还会打她,没有一个人关心她、爱她,她的生活中没有一个孩子应该有的快乐!此时的小女孩多么悲惨可怜啊!那么接下来会怎样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 探究感悟.

学习5-10自然段.——擦火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

寒冷的大年夜,小女孩不敢回家,在大街上卖火柴,当时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终于,寒冷促使她五次擦燃了火柴,那么同学们就在火柴的亮光中感受一番吧!

二. 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学习,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三. 汇报交流.

1、我们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开始----

生A.“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已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是小女孩儿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终于”可见很犹豫,她这样斗胆是因为太冷啦,我也被感动啦。)

生B.“小女孩觉得自已好像坐在……多么舒服啊!”(这里描写了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情景,这种感觉是幸福、快乐、暖和、温暖的,我很感动。)

   师:是啊,这种感觉确实很幸福,然而转眼间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仿佛从美妙的幸福的天堂跌到了地狱的深渊,巨大的反差带给她的是更大的失望与痛苦。如果你是小女孩儿此时的心情会怎么样啊?(失望、无奈、伤心、痛苦)你能把小女孩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继续交流。

    2、暖烘烘的大火炉让小女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温暖,于是,她不由得第二次、第三次擦燃了火柴,在火光中走来了香喷喷的烤鹅、出现了漂亮的圣诞树,谁来读一读这些美好的景象?

多么美好的一切!然而,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此时小女孩想到了什么呢?“有一个人快要死了”。指名说。这段话在这有什么用呢?((1)过渡。(2)预示小女孩将看到奶奶,同时暗示小女孩要死了,作者别具匠心,伴随着火柴的熄灭,小女孩太知道这种幸福感受的转眼即逝了,所以当唯一疼她的奶奶在亮光中出现时,她再也不想失去了,你感到了吗?谁读读?

再读一读,想一想:从小女孩的喊叫中,你能感受到小女孩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四个鲜明的感叹号,一声声的呼喊,告诉我们小女孩此时的渴望、迫切。带着这样的心情呼喊一下奶奶吧!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她多么渴望把奶奶留住啊!于是她赶紧擦着了整把火柴,这时,她又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齐读第10自然段。

出示:“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4、同学们体会得真好,(尽管安徒生爷爷用没有...没有...也没有...来表达小女孩临死前的美好幻想,但她真的能和奶奶飞到那儿去吗?在十九世纪,那样的地方,世界上有吗?在人间,穷人和穷人的孩子,活着就只能感受到寒冷、饥饿、痛苦;只有死了,才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因此小女孩飞向那里,实际上是向死亡走去。这光明只不过是那火柴头上燃起的一点微弱光亮,周围依然是一片黑暗,这快乐只是和已经死去的唯一疼爱她的奶奶抱在一起,这又是多么的可怜、可悲啊!)

小结: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幸福快乐的生活对于小女孩这样的穷人来说仅仅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小女孩要想活着,等待她的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只有死去,小女孩才会彻底摆脱这痛苦的一切。

让我们怀着对小女孩的美好祝愿齐读这一段。

四、学习12——13自然段

1、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了,死在了新年的张灯结彩中,死在了富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让我们再去看看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小女孩。小女孩死了,两腮为什么还带着微笑呢?指名说。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两个“幸福”分别指的是什么。

(第一个“幸福”是指她曾经在临死前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仅仅是在幻觉中看一看,她就心满意足了,就感到幸福了。第二个“幸福”是指她死去后就彻底摆脱了寒冷、饥饿和痛苦,再也不用受这个不公平社会的摧残,终于彻底幸福了。)

2、安徒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应该说,在安徒生看来,只有活着,才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只要活着,就能体会到幸福。小女孩拥有美好的心灵,她从来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死是她追求的幸福吗?而现在小女孩死了,还可能得到她所渴望的幸福吗?是谁夺走了她的幸福?

想象一下,安徒生爷爷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两个“幸福”的?(愤慨、谴责、无奈、同情、祝福……)

出示资料袋。

3、作者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幸福”二字,这是对那个人吃人的旧社会的控诉,还有对可怜的小女孩的深切祝福。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1、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旧社会的黑暗与丑恶,让我们把内心深处最真切、最美好的祝福送给飞向天堂的小女孩。

2、请同学们再次朗读全文,想一想: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 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可见,我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安徒生的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再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愿同学们的一生都能有安徒生的作品相伴。出示拓展作业。

 

 

拓展作业——1、我会写: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
    2、读《安徒生童话全集》。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导为主,关注每一个学生,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实践空间和处理信息的平台,通过综合性的语文练习,让每个学生尽其所能地发挥其创造潜能,张扬个性,促进学生的阅读,以训练促人文,以人文促积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各自的人生跑道上,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地发展。做为校公开课在尝试中使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课堂得以完美展现。效果不错,受到校领导与同事们的一致好评,现展示给大家,与你们共分享。)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进入到文章的氛围中去,为课文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对作者的介绍,是让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家,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这一环节可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理清思路,为理解这篇童话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做好铺垫。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此切入文本,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容易螺旋上升,确立了课文的基调。

从这可让学生通过具体语段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同时训练学生通过具体句子和词语领悟文章传达感情的方法。

 

 

这样处理是为了让学生们在痛苦压抑哀婉的课堂基调中,面色凝重,让他们心潮澎湃,相比自己的幸福生活,对小女孩唏嘘叹息,深表同情,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这一环节重点是品析课文,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加深理解,同时能够将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出来。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取教-扶-放这一方式,引领学生学习擦燃火柴时的场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重点语句的时候,教师还运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进入文章文本,把握情感,感受语言文字创设出的情境,带给我们的撞击和震撼,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妙地运用搭桥性的语言,在层层推进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

 

 

 

 学练结合,在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情绪一触即发的时候,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训练学生的契机。

 

 

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激发学生真正发自内心想去读安徒生童话的热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