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颂岳宗
颂岳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19
  • 关注人气:3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读宋词三百首020

(2024-02-04 10:46:10)

020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浅注】

菩萨蛮: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此调原出外来舞曲,唐苏鹗《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入项,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于是《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小令,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情调由紧促转低沉。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浅译】

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浅解】

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写了《菩萨蛮五首》组词,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本首词就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从这五首词本义来看,这一首当是韦庄晚年留居蜀地回顾平生、思念故乡之作,曲折表现了“乡园不可问”( 韦庄《南游富阳江中作》)的焦虑无奈和“流离客思伤”( 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的沉痛忧思。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明白如话,且短短十四字之中出现三个“人”字,两个“江南”,不忌平直,不避重复,却情感蕴藉,耐人寻味。“人人尽说”,既是指蜀地之人的看法,同时也包含了文人们普遍的认识。中唐文人词中的《忆江南》、《梦江南》等词牌,就是专写江南之美的,其中尤以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最为著名。虽然韦庄对江南之美并不陌生。但这里既称“人人尽说江南好”,则“江南好”三字分明是由他人之口道出,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另外,其中还有劝留之意,说明词人意在回乡,不安于久客江南。因此,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便透露了许多的无奈和凄伤。“游人”与“人人”对举,暗示词人对自我身份的确认——自己于江南而言只是游人罢了。“只合”,意即只该、只得、不得不,不得不如此,含无限悲怆凄凉之意。“老”在此既指老于此,又隐含“老死”之意。且与首句“好”字构成对比,落在句末,给人更强烈的心理冲击。可见,词人对“江南”的感受与他人是有很大不同的。白居易词中在刻画了江南之美后,分别用“能不忆江南”、“何日更重游”、“早晚复相逢”,表达了对江南的一往情深。而韦庄与此恰恰相反,虽然他也知道、也承认“江南美”(由后四句可知),却着一“老”字,说明他的“江南好”的背后还藏有更强烈的思乡之情。 正如以前王粲《登楼赋》所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久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还乡”这个死结一天解不开,“江南”便不能消去愁苦凄凉之色,而只能是被乡思深深折磨的漂泊游子眼中的“江南”。“老”字逼出那无计消除的乡愁,道尽“虽有乡不得还”(唐圭璋《唐宋词简释》)的辛酸。总之,首二句始终以他人的感受与自己的感受相对照,意谓自己有家不得归,只能漂泊异乡,终老江南。“似直而纡”,字面上平淡静直,实际上却掀起了感情的狂涛,“老”的伤感包围了所有的文字。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四句虽分属两阕,却自成一个意义整体,以写意的笔法,多角度绘出江南水乡之美。春和景明时,澄净温润的春水,简直胜过了长空一碧的天色。“春水碧于天”,绘染水乡之芊丽,叫人心胸为之一展,其一美也;细雨疏疏时,“画船听雨眠”, 如闲云野鹤般闲适萧散、恬静惬意,点画出栖居江南的醇雅诗意,其二美也;江南多美人,花月一样光彩照人的面庞,加上双腕似雪的冰肌玉肤,其三美也。这几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人物之美”,江南果然是好也。但是,在这美丽的江南图景背后,却可以触摸到词人的内心世界,察觉到他内心里哀愁的滋长。“春水碧于天”两句固然是写江南美景,但“听雨眠”三字则分明是说词人难以入眠。雨中有雅趣,雨中更有哀愁。“垆边人似月”两句,暗用了文君当垆的典故以说明当垆女子之美。“垆”, 一作“罏”,又作“炉”,指古代酒店前放酒瓮的土台子。这里,“垆”字也透露出词人饮酒行乐的信息。联系全词来看,词人饮酒又何尝不是因为思乡之苦而借酒消愁。因此,这四句正是“似达而郁”。一方面,写了江南景美、人丽,从理智上对首句中人人尽说“江南好”作了具体的说明,似乎要用江南之美来抗拒思乡之愁;另一方面,情感上难以掩饰心底的哀愁,含蓄地表现了词人碧水阳春不足以解其愁、美酒佳人不足以慰其情的沉郁的愁绪。这四句寓主观于客观、以乐写哀,进入了“但见性情,不睹文字”之妙境。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采用顶真辞格,以承作转,终于道出“还乡”二字。“未老莫还乡”,“莫”并非“不”, 含叮嘱口气,似为他人劝留之语,但又未尝不是自劝之词,恰足以表明他的故乡之思未尝停止过。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未老”二字,意即今虽暂莫还乡,犹不忘叶落归根。所以“未老莫还乡”辗转道出一片怀乡深情和极端无可奈何之意。“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还乡须断肠”,是“未老莫还乡”之因。还乡本为人生之一大乐事,为何令人“断肠”?且“须断肠”?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这两句没有运用艺术技巧,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却成了千古名句。

浅读宋词三百首0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