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崔颢《长干行》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唐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译文
请问大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我停下船只是权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注释
长干行:乐府曲名。 是长干里一带的民歌,长干里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
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横塘: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暂:暂且、姑且。
借问:请问一下。
或恐:也许。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颢组诗作品《长干曲四首》的第一首。《长干曲四首》以男女对话的形式,描写了采莲女子与青年男子相恋的过程:两人偶然水上相逢,初不相识,女子却找出话头和对方攀谈,终于并船而归。诗中描绘船家少女的大胆和聪慧,憨厚如实的语言维妙维肖,非常可爱。这四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因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人南迁,所以中国的民歌发展就形成了南北两个系统。北方的民歌深受少数民族影响,所以质朴粗豪。南方的民歌则是温婉细腻,以刻画爱情为主,一般都是绝句,短小轻灵,诉说着船家儿女的生活和情感。《长干行》就是江南民歌的曲调。那到了唐朝,诗人对这些乐府旧题继续提炼,继续升华,精品就出来了,崔颢的《长干行》就是精品。
《长干行》每首每段都是四句话,二十个字,加起来四十个字,就解决了一个古往今来的世界性的大主题题——爱情。40个字就把一个爱情怎样发生的问题表达出来了,而且解决得含蓄蕴藉,意在言外呀,充满着中国人的情趣。
四首中的第一首,可谓精品之精品。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是谁在说话呀?这是船家女,因为她自称为妾嘛,那她跟谁说话呢?她是跟一个小伙子,因为她称对方为君。那她说的是什么呀?这四句话,其实都不用翻译。“啊,这位大哥,请问您家是哪儿的呀?我是横塘人,之所以停下船来冒昧的问您,是因为我刚才听见您跟别人说话了,我感觉口音很像,我怀疑您跟我是同乡呢!”简单不简单?语言也简单,情境也简单,可是要细细想来,它不简单。一个本来应该是深藏闺阁的小姑娘,为了讨生活,在长江上驾着船东奔西走,多不容易呀!突然听见或者是后面或者是对面,船上传来家乡的口音又是何等惊喜,何等亲切。所以赶紧停了船,回头就问“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这是什么感情啊?这好像完全就是乡情。问完还主动告诉人家,我住在哪,这好像是小姑娘的一片率直。但是,毕竟是个小姑娘,对方是个小伙子,自己这么主动搭讪还跟人家说家住哪,说明小姑娘已经动心了。可是这两句话脱口而出之后,这个小姑娘忽然觉得有点不太合适。她觉得自己说的有点心急了,有点儿害羞了。这个小姑娘非常机灵,她赶紧找补,后面两句话跟着就出来了,“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哎呀,您可别误会啊,我停下来问您啊,那是因为刚才听您跟别人说话了,听您口音像是老乡。我可不是那种见人就乱搭讪的轻浮女子啊,我就是听见你的口音,觉得亲切,我就是想认个老乡而已。她这是在洗白,但欲盖弥彰。实际上,她看到那个船家的小伙子一定非常讨人喜欢,非常让人怦然心动,一见钟情了,所以就产生了羞涩感。只有二十个字,就把小姑娘的率真,小姑娘的聪慧,小姑娘的羞涩,小姑娘的春心萌动,全都表现出来了。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知其志,妙极了!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不凡。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民歌风,拥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旧版《辞源》关于崔颢的注释:“唐诗人,有文无行。终司勋员外郎……”。崔颢跌宕一生,一辈子只混了个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
一个不起眼的官。有说崔颢早期作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还说 “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有说崔颢“少年狂傲,纵情迷性,歧视女人”。相传李邕(唐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道德文章、名重一时)闻崔颢诗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曰:“小儿无礼,不予接而去。”正是因为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崔颢在得中进士以后,也只好远离京城长安而浪迹江湖。20年中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自淮楚而至武昌、而河东,最后还到了东北。他这20年可能是放了外官,或者跟随外官作幕僚,最后才回到长安,做了京官,结束了风尘之苦。可是崔颢这20年的漫游,特别是他的东北边塞之行,可以说是件大好事。从此,他的诗风大为转变,变得雄浑奔放。其边塞诗,歌颂戍边将士的勇猛,抒发他们报国赴难的豪情壮志,热情洋溢,风骨凛然,让人刮目相看。如《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地回鹰犬疾,草深狐兔肥。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殷幡说崔颢“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主要学习网络 古诗文网 简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