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读千家诗149

(2022-03-23 17:20:15)

149孙逖《观永乐公主入番》

 

观永乐公主入番

孙逖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

注释

永乐公主:公元717年开元五年,唐玄宗封东平王外孙女杨氏为永乐公主,嫁契丹王李失活。入番:指嫁到少数民族地区。

龙塞:边塞龙廷,指契丹王居住之地。

 

译文

边塞之地没有鲜花盛开,没有莺鸟啼唱,虽然过了新年,还没有春意春色。今天,永乐公主嫁到塞外,有如美人从天而落,应该使这苦寒之地开始有那美丽的春光了。

 

赏析

《观永乐公主入番》是唐代诗人孙逖所作的五言绝句,用夸张,用对比,用形容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永乐公主的美丽,将一位和亲公主的气质品德刻画了出来,是写人物的典范,并且表现了当时卢龙塞荒凉的面貌。

永乐公主是东平王外孙杨元嗣的女儿,开元五年(717)十二月被封为永乐公主。开元三年(715),契丹首领李失活投靠唐朝中央政权,被封为松漠郡(今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王兼松漠都督。开元五年十一月李失活朝见玄宗。十二月,玄宗将永乐公主嫁给了他。“蕃”泛指少数民族住地。诗人在这首诗中写了他观看永乐公主随李失活回到松漠郡的感受。

这首诗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为了突出永乐公主和蕃的意义,前两句极力描写松漠郡生活环境之差,其实那里地处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的交汇处,也是水清草美,遍地花开,到处鸟唱的。后两句则着力描写永乐和蕃不仅给契丹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也给他们带来了春天。

前两句写松漠郡所处东北边塞地区的荒凉。李失活与永乐公主回到松漠郡的时间,应当是第二年的春天了。由于气候寒冷,即使在春天,那里也很少听到鸟鸣,见到花开,也难以感觉到春天所带来的新气象。

后两句写永乐公主的意外降临才给松漠郡带来了春天。“美人”指永乐公主,“龙塞”即卢龙塞,在今河北省卢龙县西北。这里借指松漠郡。

对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和亲对促进民族间的团结与友好,加强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显然是有贡献的,但和亲毕竟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牺牲妇女利益的做法。所以本诗在歌颂和亲的同时,也表现了对永乐公主远嫁异域有一种莫可名状的同情。

如果说鸟语花香被看作是繁荣景象的话,那么用“莺花少”来说明人烟稀少的情景应该是很贴切的。天人,传说里天上下来的即仙人,有道行有法力的异人、神,这样的形象一定是美丽的,而且有身份高贵的意义。孙逖说永乐公主为美人天上落,意思一方面在夸赞她的容貌,一方面在突出她的高贵身份。为了渲染永乐公主的尊贵神秘,他甚至说公主和亲契丹给契丹带来了春天。用荒凉的边塞为地理背景,远赴番邦和亲为政治背景,突出了这位下嫁公主贤良淑德,容貌绝世。其实正因为和亲本身的政治目的造成了孙逖如此下笔,这位公主即便并非如仙人一样美丽,但她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确实很大。

诗里写到的边塞的荒凉,与其说是实话实说,不如说是用来突出和亲路上的坎坷。从繁华的唐都进入边远的契丹国,就算贵为一国的国母,毕竟背井离乡,不是女儿家应该有的归宿。但是如果这样能换来边境祥和,边民安定,就有很大的价值。也因为如此的品格吧,说她是美人天上落,倒也恰如其分。

 

作者简介

孙逖(696761) 唐朝大臣、史学家,唐朝博州武水(今聊城今东昌府区沙镇)人。另有说其为潞州涉县人(今河北省涉县。《旧唐书》)、河南巩人(《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后来有人考证两地为其客居之地。孙逖15岁时即文墨超凡,雍州刺史崔日用出题令其作赋,孙逖一挥而就,文理精妙,意趣横生。唐玄宗开元十年(722),经崔日用推荐,得到玄宗器重,即升为左拾遗。不久,又升为考功员外郎。其间,他知人善任,亲自录用的颜真卿、李华等人均成为国家重臣。其后,升为中书舍人。孙逖任信州刺史时,曾遇大旱年,即令开仓放粮,以低价直接售给百姓,从而使信州百姓渡过灾年,无一人饿死。孙逖居职8年,还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上元年间病逝。赠尚书右仆射。

  孙逖工诗善文,在当时声望卓著,被颜真卿推许为“人文之宗师,国风之哲匠”。他在开元年间,典掌制诰多年,文理精密,张九龄阅其文稿,反复推敲,一字未能改动。《全唐诗》录存其诗59首。

 

 

主要学习网络 互动百科 百度百科

             绍兴E网论坛(见216

浅读千家诗14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浅读千家诗148
后一篇:浅读千家诗15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