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韩愈《自咏》
自
咏
唐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干。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
封:奏章,呈给皇帝的意见书,即《论佛骨表》。
九重天:指皇帝。
贬:贬官。潮阳,即潮州,今广东省潮阳。
弊政:一作“弊事”,对国家有害的事,指迎佛骨一事。
敢:一作“肯”,岂敢,岂肯。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秦岭:即终南山。
蓝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东南。
汝:你,指韩湘。
瘴江:泛指岭南河流。当时岭南多瘴疠之气,所以称瘴江。
译文
早朝时一封谏迎佛骨的奏疏,激起天子的暴怒,傍晚降下圣旨将我贬谪到遥远的潮州。想为国家革除有害的弊政竟遭此横祸,木已成舟怎敢爱惜自己的残生。终南山白云漠漠遮断家乡的去路,韶关大雪纷飞马都不肯向前。我知你远道而来自有一番用意,准备在这瘴疠之地收拾我的尸骨吧。
赏析
自咏是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诗人在贬赴湖州途中经蓝关遇见其侄孙韩湘而作,倾诉了远谪的凄楚心情。
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是迎佛骨一事。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派宦官和和尚从凤翔法门寺,将释迦摩尼的指骨一节迎到长安宫廷供奉,三天后又送往长安各寺庙,于是京城掀起一股宗教迷信之风。韩愈上表请求制止。
早上递交给皇上的奏折,没想到晚上就被贬了,看来这次我把皇上得罪得不轻啊。我对朝廷一片忠心,不敢顾及个人的生死安危:已到了衰朽残年,还走上贬谪远方的长途,心中怎能不无限感慨!看看前方的道路,蓝关积雪茫茫,连马都不想走了,它对长安都恋恋不舍,何况是人呢?我知道你(韩砌远路赶来,那么,就在瘴气弥漫的江边来收葬我的尸骨吧。一味忠心报国,只因一封奏折,说了不该说的话,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就被发配到遥远的边疆,怎么能让人不寒心呢?真是前途和这茫茫的白雪一样渺茫无际,只有极其悲哀低沉和深重的心情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本诗开头用了“朝奏”、“夕贬”这两个词,不仅是表示时间相隔的短促,从中还透露出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只是“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大怒。“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这跟发配充军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的无限感慨。诗人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用“除弊事”申述了自己忠君无罪而获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初心不改,老而弥坚,可见他的刚直不阿。接下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怎奈“马不前”!景阔情悲,蕴涵深广。诗人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奏的,如今料到此去必死,昕以让韩湘安排后事,嘱咐韩湘“好收吾骨”,其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忠诚报国的坚强意志。
主要学习网络 豆丁网 百度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