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舒仪访谈

(2010-03-07 11:23:48)
标签:

电视

主持人

后妈

初恋

舒仪

乌克兰

杂谈

分类: 随❤下笔

        http://s11/middle/614d538eh735159ffb80a&690

(真可惜,我们这里的新华书店还没有,好喜欢,我要收藏)

     舒仪: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我说了这本书《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的书名就很抓人,但是收音机前的很多朋友没有看过这本书,我们先请舒仪来介绍一下这本书到底讲述了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舒仪:刚才这本书的名字刘杨也说了,《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很长,十个字。这是一个过去式的言情故事,故事发生在2002年,而且这个故事发生在异国他乡,一个遥远的海滨城市,就是乌克兰的奥德萨,这个故事的男、女主角是中国人,男主角是29岁,在乌克兰经商的商人,他的背景比较复杂,女主角是一个留学乌克兰的艺术系学生,只有22岁,这两个人相遇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其实故事的主线很简单,和我们常见的言情故事相似,两个人相遇,相知,相恋,最后分开,他这个分别不是生离而是死别,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故事。

  主持人:这个故事是一个很美的爱情故事,又是一个让人伤心的故事。

  舒仪:对,我看到读者的评论,还有读者和我沟通的时候看到他们最多的就是很伤心,看到最后看哭了,

  主持人:这个等一会再讲,就是因为你对故事的角色下手很狠,所以很多人都说你是后妈,我们等一会聊,今天介绍的书就是舒仪带来的《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引起很多朋友的联想,假如你的生命中也曾有一个爱你如生命,或者你也曾经爱他如生命的话,回首自己的心路历程,是不是有话想在这个夜晚的时候说,你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加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在访谈当中如果你也是舒仪的读者或者书迷的话,你也可以发短信向她问问题,我们会在二十三点到零点的时候和舒仪聊聊她的书,她的生活,同时我们要感谢北发图书网对我们节目的支持,如果有朋友热心参与我们的节目,有机会获得由北发图书网提供的价值100元的购书代金劵,我们短信的平台的号码是106222001018。

  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令人好奇的,这也是我打开这本书之后吸引我的一个因素,没想到这个故事发生在乌克兰的奥德萨这个城市,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城市的故事,可能偶尔就是在国际新闻中听到一些关于乌克兰的新闻,匆匆的一瞥而过,这也不是一个旅游的热点,也不是大家留学一个常去的地方,可以说是一个陌生的国度,这个城市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我就很感兴趣,为什么这个地方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你自己有这样的经历吗?

  舒仪:也不是,其实说起奥德萨,我说一个人大家可能都知道就是维塔斯,维塔斯出生在奥德萨,他是奥德萨的骄傲,为什么要选这个城市,坦白的说,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大概在2006年的时候有朋友从俄罗斯回来,当时我们为他接风的时候在饭局上,大家提到了这么一个故事,当时我听的就是心潮澎湃特别激动,我就想这么一故事我一定要写出来。

  主持人:这样一个传奇的故事在生活中是有原型的,

  舒仪:对是有原型的,但是故事发生在乌克兰,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陌生很遥远的地方,所以书中会有很多让读者感到新奇或者陌生的情节,比如那些灰色清官,地下银行,还有就是苏联解体之后独联体国家的独特政治背景和他的社会环境,这样可能会让人觉得故事背景很浪漫,是也有点过分的传奇,但是2000年初的时候乌克兰当时的情况就像书中那个描述的那样,

  主持人:他的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都很复杂,在那样一个有点像乱世的环境当中更容易产生传奇,所以故事也很容易跌宕起伏,它讲述的故事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商人,有点黑白两道通吃的,背景很复杂,经历也是很复杂的,但是这个女主人公是一个很纯洁的女孩,到二十二岁没有谈过恋爱,就是一个弹钢琴的女孩,之所以要去乌克兰留学就因为在北京高考不顺利,那时候确实会有一些学生会选择这样的国家,因为签证比较好签,生活费用又不会像其他欧美国家那么高。

  舒仪:整个独联体国家的生活水平要比国内低

  主持人:也就是说拿着人民币去的话很划算,所以就会有这样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在那边也有很多侨居的华人,他们在那里也构成了一个小社会的群体。

  舒仪:对,这个不光是在乌克兰,在当时也有很多国家比如说俄罗斯,罗马尼亚,匈牙利就是类似,可能还有波兰,类似这种地方都会有这种相似环境

  主持人:除了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之外你也告诉我乌克兰是一个很美丽的国家,而且故事发生的城市也很美,

  舒仪:是一个海滨城市,非常的西欧化,如果有机会去奥德萨的话你会发现他和乌克兰的首都基辅也是不一样的,有特别独特的地方,非常的美,

  主持人:是靠黑海,故事当中也不断的会描述这样的场景,非常美的场景,正是这样给了这个浪漫故事一个非常美丽的温床,

  舒仪:一个美丽的背景

  主持人:说到这样一个很新奇的背景也吸引我,又不像其他的言情小说,因为它发生的背景很特殊。我们再回来说到这个书名《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这是一个很长的书名,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书名才买了这本书,而且在书的扉页上也有这样一句话,“初恋纪念读物”我总感觉这样一个用力的表达感觉是年少时代的专利,我不知道你想表达一个怎样的初恋情结呢?

  舒仪:关于初恋我们很多人的记忆,可能都是在校园里发生的两情相悦的青涩爱情,但是这个故事不一样,因为背景的特殊性,感情很特别,可能比一般人经历的初恋要惨烈深厚,

  主持人:惊险,危险,血淋淋的很多东西,

  舒仪: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碰到这种遭遇,这本书可以说是赵梅一个人的青春纪念,但是我觉得,我们所有人的青春往事都要纪念,但是这个不一样,这个故事就涉及到初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觉得可能是你情窦初开的时候,对某个异性的好感那可能只是你爱的懵懂,我觉得刚才你用一个词用力这个词我很喜欢,只有你用力的去爱一个人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初恋。

  主持人:这本书和我想的不一样,我看到封面我想像应该是一个青涩纯美的,有点像以前青春文学似的,看过之后这个初恋只能放在女主人公身上,对她来说是初恋,但不是我们大家想象中的初恋,那为什么会选这样一个书名《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这是一个很用力的表达,你现在还喜欢吗?问问你的爱情观,你会觉这个世界上会有这样的爱情吗?就是爱别人,别人爱你能像生命那样爱吗?

  舒仪:这个问题我很熟悉,被很多人问过,很多读者看完之后会来问我,舒仪你真的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爱别人超过自己的生命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单纯的用yes或no来回答,显的很敷衍。所以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跟我的读者说,我给他一个链接,我说你先看看这条社会新闻,那是一条关于新闻的链接,你看完了回来告诉我你的感想。那条新闻开始是一条关于交通肇事的报道,就说一对夫妻晚上在马路边上散步,在过马路的时候遇到一个醉酒的司机,出了车祸,丈夫是重伤抢救无效死亡,妻子轻伤,这本来是一起交通肇事案,但是当警察要做双方责任划分的时候把当时的监控录像调了出来,当这个录像出来的时候,当时很多人都呆了,为什么呢?因为当时那丈夫的反映比较快,他很快的已经避到安全区域了,但是在千钧一发的时候他又返回来了把他的妻子推开了,那个车从他的身上过去,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我就问他如果你是那个妻子你会怎么评价自己的丈夫?

  主持人:这个书名是最好的诠释

  舒仪:对,这样的事有,看你怎么发现了,

  主持人:而且让我想的有一点远了,5.12汶川地震之后,我们看到了太多太多这样的报道,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把生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爱人,这样的例子很多,就是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平时他们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来表达爱情,就是在那一刻凸显出来的光芒让你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存在的。

  舒仪: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并不是想讴歌这段爱情有多么伟大,但是我希望我的读者在感动之后能够珍惜自己现在的相对来说比较平淡的生活,尤其是珍惜眼前人,这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主持人:我们部分解构了一下,舒仪自己的爱情观,这本书都很喜欢,有网上的朋友纷纷留言,书一开始也在网上连载,然后开始出版的,舒仪也是兼职写作,不是一个专职的作家,之所以能够这样一本小说交出自己的答卷,和网上朋友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舒仪:这种有建设性的互动特别能鼓励你坚持写作

  主持人:他在催促你不要犯懒,继续坚持写下去,但是也会很直接得到反馈,

  舒仪:网上的连载就是有这么一个好处,

  主持人:网上的朋友说舒仪就是一个后妈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就是说你对笔下的角色下手都很狠,好比说这是一个言情的故事为什么不写一个团圆的结尾?或者大团圆的结尾,最后不仅是他们生离而且死别,这是很让人痛苦的,很多人看这书都看哭了,想问问舒仪为什么这么狠心?

  舒仪:后妈这个称呼其实是读者和作者之前互动的默契和玩笑吧,其实我觉得我还是很冤的,我只写过这么一本悲剧,我还写过《格子间女人》最后是甜甜蜜蜜的团圆结局,可能说到后妈这是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你知道网上连载的时候,曾爱这个故事的故事结构是一环扣一环的,追连载的读者可能追的比较辛苦,吊胃口吊的太厉害了,觉得我在虐待他们,这个后妈是这么叫过来的,

  主持人:说说这个故事的结尾吧,你一开始就希望这么写结尾,是吗?

  舒仪:不是,我当初写过一篇后记,写完之后给我的读者,当然说到这个结尾,刚开始我说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那这些故事的原型现在还在和我们在同一个城市生活着,两个人都还活着,当时我作故事提纲的时候,两个人从乌克兰回到中国,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我是想往这上写,但是我真正融入到故事的时候,真正体会主人公的心情,我觉得这个结局比现在这个死别的结局更加的残忍,就是俩人共同经历了很多磨难,经历了同生共死,最后还是因为外在的因素,比如说性格,环境,社会这些本来可以克服的障碍分手了,我觉得这个结局更加残忍,所以曾爱的结局就是现在这个。

  主持人:男主人公离去了,但是他留下了最真最永恒的爱,这么说起来舒仪还是很善良的,刚才我还和舒仪聊到这个话题,看写什么结尾,尤其是看言情小说的结尾,好多人因为带入这个故事的角色,也是非常希望看到甜蜜的结局,我想是不是因为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不圆满的结局,大家在看故事的时候就希望可以看到书中的角色都圆满的结局。

  舒仪:我觉得是吧,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如意是十之八九,所以大家希望在书里看到这种结局,

  主持人:但是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想,书的原型我们生活中是有的,两个人曾经同生共死,在乌克兰那种环境中都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没有想到回到北京,回到熟悉的城市,外在的阻碍没有那么大了,按理说你们应该在一起了,可是却不能在一起了,似乎在那种特殊的条件下才能迸发出俩人在一起的情感。这个反而让人觉得心里面挺难受的。

  舒仪:可能是恶劣的环境中反而能催生出更美丽的花,

  主持人:其实我刚才想到一句话,爱比死更冷,其实就是讲的这样的一句话。

  舒仪:宁肯有一个死别的结尾,但是爱是永恒的,

  主持人:在生活中是不是有这样的爱,我也很想知道大家的想法,是不是也曾经有一个人爱你如生命,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爱情,或者说没有经历过也没有关系,在自己的生活还是不用去寻找这种跌宕起伏的爱情,很多人的爱情就是很普通很平淡的,

  舒仪:其实我写了这样的故事,但是我还是祝福大家平淡是最幸福的,

  主持人:手机尾号是9196的朋友说被刚才舒仪讲的故事感动了,被那个丈夫震撼了,我想这个世界真的有人爱他的爱人如生命,为他的爱人祝福,手机尾号是8128的朋友说,没看过这本书,很想继续知道一下和其他的青春的小说有什么区别,准确来说这部小说不能简单的定义为青春小说,

  舒仪:我同意是这样的,不是一个纯情的校园爱情故事,或者是这么一个非常纯粹的都市爱情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别的环境,所以说故事也比较个性。

  主持人:非常的丰富,情节冲突也很多,还有一些朋友建议我们,0697朋友说建议我们放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其实书中倒是提到了一首歌,非常的动听,就是在故事当中男女主人公真正相遇之后,女孩弹了一首钢琴,不知道书房当中还有人在听,当时的男主人公在书房的角落里听到了这首歌,这首歌您为什么要写进去,您很喜欢吗?

  舒仪:这里面可能有一点私心,就是我很喜欢的,

  主持人:你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是什么时候?

  舒仪:应该是高三的时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