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节:在埋骨南疆的湖南籍烈士墓前放一朵玫瑰(1)

(2010-04-01 08:41:03)
标签:

烈士陵园

烈士墓

边界线

田农

广西

军事

分类: 军事新闻

(转自潇湘晨报)

 

清明节:在埋骨南疆的湖南籍烈士墓前放一朵玫瑰(1)

 1286。这个数字是1979年南疆重要军事行动中作战牺牲的湖南籍烈士,这也是目前本报通过多种渠道所统计归纳的非完全非最终人数。2010年2月24日,当本报记者第一次进入725公里中越边界线广西段,31年前,此地正是炮火交煎的第七天,这1286名烈士中的多数已阵亡。

    这也是埋骨他乡的生命,青春,当时战死的士兵大多仅二十来岁年纪。

    今年清明节,本报将远赴广西、云南,在每座烈士墓前放一朵玫瑰花,以祭奠他们永逝的青春和尚未来得及的爱情。今日您在长沙市区任一报刊亭购买一份《潇湘晨报》,本报将代您捐献一角钱,以购买玫瑰花。

    10座烈士陵园,无限永恒青春

    在那场历时28天的作战中,湖南牺牲人数列第四

    广西境的二三月之交,亚热带气息渐浓,分布在边界线地带的10座烈士陵园(含南宁烈士陵园),在耀眼的日光里一律肃穆寂然,偶有人声由更低的公路处传来,显得轻,遥远。

    10个陵园,埋葬了当年约七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参战的年轻士兵。

    由于广州军区为当时东线主要作战部队,其兵源征召地之一湖南,在这场历时28天的作战中牺牲人数列各省第四位(牺牲人数最多的是广东,约1773人)。31年后,宁乡籍参战老兵王梅辉说,他是(19)77年的兵,当时他的家乡流沙河区,“去了108个,人称流沙河108条好汉”。今天所能统计到的资料显示, 在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宁乡籍战士阵亡55人。另一位参战老兵李国强则称,他们那一批是1978年12月正式入伍,算(19)79年的兵,然后“从平孟出去,龙邦回来”,作战整整28天。李是长沙人,当年与他同时参战的长沙兵,如今均亲密无间,有生死情谊。而在那一批同赴战场的长沙籍新兵中,至少有22人长眠在离家千里之外的中越边境。

    出生于1970年代的兰钢,广西人。自2005年开始,他与朋友一起走遍了广西、云南边境上的新旧烈士陵园,分省籍整理出一份有墓碑图片及资料的全国烈士名单。此次,本报记者在广西10个烈士陵园再次进行核实,并结合湖南80后志愿者李宇的整理归纳,统计出1979对越作战湘籍烈士1286名(统计截止到2010年3月29日),以区域分,长沙149人,常德191人,株洲46人,湘潭51人,郴州63人,衡阳132人,怀化38人,娄底118人,邵阳167人,永州94人,益阳76人,岳阳121人,张家界12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人,还有无法查询具体籍贯的16人。他们分别葬于广西南宁,龙州,防城,宁明,崇左,那坡,靖西,凭祥南山,匠止,法卡山等烈士陵园,另有60名烈士被安葬在云南。

    大多数烈士墓少有亲人来

    田农说他至今未去看过弟弟一眼,因为“家里确实困难”

    1979年战后的墓地曾多以师为单位,修筑在各个作战区的一些小山头。

    31年后,69岁的吉首退休教师田农还清晰记得部队送来的墓地照片,“有碑,树只有4棵,一个一个水泥坟包,环形,整个山都是,我弟是第四排右边第一个”。田农的弟弟田拥华,凤凰县阿拉镇人,1979年2月牺牲。除了记忆中的那张墓碑照片,“一晃就是几十年”,田农说他至今未去看过这个惟一的弟弟一眼,因为“家里确实困难”。他们的母亲今已94岁,他说,今年我无论如何要带母亲去扫墓(相关报道见本报3月30日A5版)。

    田农并不知道,他当年看到的公墓今已迁移。现在广西的10座烈士陵园除南宁外,均由当时数座烈士公墓合并迁葬。据多个烈士陵园的管理人员介绍,大多数烈士少有亲人来扫过墓,“广东,广西来的多一些,你们湖南的,来也来过,不多,有些战友来,亲属来的不多”。其中,像田农这样因家境困难未能去安葬地扫墓的占了一定比例。

    “他们太孤单了。”兰钢说,近5年来他每次去到边境线上这些寂寞陵园,不管是哪个籍贯的烈士,在那些墓前,他会自言自语一声“大哥”,点上一根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