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划算的敌后侦查:志愿军不动刀枪占领战略要地(2)

(2010-03-08 09:29:20)
标签:

军事

战斗警戒

防御阵地

志愿军

刀枪

夜月山

分类: 军史钩沉

(转自中华网)

次日,我们按计划5点起床,早饭后6点出发,将先后进至夜月山、天德山地区进行实地侦察。出发前,何股长又将大家集合起来,做了简短的动员和指示,并将侦察班两组人员作了适当调整,分别担任尖兵和后卫。我紧随何股长身后同朴翻译一起,走在队伍中间。我们都严密地进行了伪装,头戴伪装圈,身披伪装网,从山脚沿山谷逐步向夜月山山顶搜索前进。一路上,每个人都作好了随时与敌遭遇作战的准备。因为我是这个队伍中唯一没有经过战争锻炼的“新兵”,所以老同志们对我都很关心和爱护。这反倒使我便加鼓足勇气,下决心要好好地表现一番,坚决勇敢地完成这次任务。

夜月山,是一座由南高北低呈波状形的三个山头组成。主峰位于南面,海拔高度487米,气势极其雄伟。远观,山峰秀丽,在晨雾笼罩下,时隐时现,云烟飘绕,美丽如画。我们在基本上无路的情况下,经过约3小时的艰苦攀行,大约9时半左右安全到达了主峰。近看,山上松林茂密,杂草丛生,野花艳丽,空气新鲜。如果不是战争,此地是一个绝好的享受大自然美丽风光的旅游处。这里虽说曾被敌军占领过,但山上并未发现构筑有像样的工事。我们站在山巅,放眼看去,真有“一览从山小”的感觉。由夜月山顶沿山脊向西约500米处,即为天德山主峰。两山形似哑铃,互为依托,构成了阻敌北进的天然防线。回头北望我方,几乎是一马平川,在偶有阳光的照耀下,城山及其以南的几个小高地,好似大海中的小岛。看着这居高临下的夜月山和天德山的有利地势,何股长面对着我不禁摇头感叹道:“你说这美国佬真是奇怪不?为何随便就把这两个具有重要军事价值的战术要点放弃呢?犯下这样的过失和错误,到底是他们指挥官的一时疏忽,还是缺乏军事眼光呢?”我随声附和着说:“是啊!真是让人搞不懂。”

夜月山主峰是我们的主要侦察点,我们荫蔽地进至主峰南侧的突出部后,便驻足前进了。虽说在距我们站立点向南俯视约150米的山腿上,还有一个突出的标高为365.2的椭圆形高地,但因过于贴近敌人,又是白天,其地形和隐蔽条件均不利于我活动。为了保证安全和不暴露我之行动企图,我们则未敢再进至该处。

为了对敌方实施更为有利的侦察,何股长还是率领我们在主峰南侧尽量隐蔽地往前靠,同时将侦察班的两个战斗小组,分别配置在我们三人的两侧后担负战斗警戒。当我们部署完毕,正在一个既隐蔽又视野开阔的低洼部,跪在地上刚打开军用地图,拿起望远镜要观察时,突然遭到对面敌人重机抢两个点射的扫射。弹着点正好落在我身前约两三米处的地方,掀起的泥巴都落在了我们的头上。何股长一把将我身体压下,并低声命令大家:“不要动,继续观察。”我们摒住呼吸,趴在地上静候了约10来分钟,却未见敌人有异常行动。敌人只是按惯例用机枪大炮向夜月山、天德山和我纵深地区盲目进行射击。空中也间或有敌战斗机、侦察机活动。由此判断,敌人并未真正发现我们,更不是我们暴露了自己。

我们继续进行侦察。我们的站立点视野非常开阔,用望远镜观察可将敌方前沿和纵深的整个地形与阵地尽收眼底。从侦察中发现:在夜月山、天德山山脚与敌阵地之间,隔着一道狭谷走廊,其间有铁原至涟川的铁路和公路各一条,敌便利用这个天然隔离线设置防御阵地,并以火力控制两条交通干线。敌主阵地前沿距夜月山主峰的直线距离约有400米,当面敌军稀疏地部署约有1个营的兵力。并有少数坦克和火炮暴露在外。我按照何股长的指示,不断将这些情况标在军用地图上,或记在笔记本里。同时还发现,在夜月山南麓即365.2高地对面紧靠公路的无名高地上,敌部署有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它是敌方最突出的一个防御阵地。刚才的重机枪就是由那里打出来的。这个敌之前沿阵地,防御设施比较简单,除以简易的单兵掩体与很浅的交通壕相连接外,还铺设了两层蛇腹形铁丝网。可以想象,这样的防御阵地,是根本挡不住我军进攻的。但敌人却是轻视我军的。而最可气的是,敌人在阵地上的活动极其狂妄自大,毫无一点敌情顾虑。整个阵地除以少量人员担任战斗警戒和重火器值班外,大约有10余人竟在山头上,利用一块较为平坦的场地打起了排球。何股长见状怒不可遏地低声骂道:“狗日的,真狂妄!这哪里是在打仗,简值是在玩游戏。”

敌人是太轻视我军了。不过这也难怪。因为当时我军天上无飞机,地上又基本无大炮,敌人自以为整个“天下”是他们的。试想这些已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兵,又哪有理由来惧怕我军哩。因此,在朝鲜战场上,敌人类似如此高傲自大,过于藐视我军的例子,并不鲜见。不过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部队,后来正是紧紧抓住了敌人这种不把我军放在眼里的轻敌麻痹思想,才先后多次组织小分队以偷袭和伏击等样式,连续不断地创造了许多小歼灭战的成功战例,狠狠地教训了敌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