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央军的长城抗战:血战南天门 五昼夜伤亡5千人(1)

(2010-03-03 08:34:37)
标签:

历史

长城抗战

八道楼子

中国军队

日军

南天门

军事

分类: 军史钩沉

(转自中华网)

中央军的长城抗战:血战南天门 <wbr>五昼夜伤亡5千人(1)

 

 

中央军的长城抗战:血战南天门 <wbr>五昼夜伤亡5千人(1)
                           25师迫击炮阵地

 


中央军的长城抗战:血战南天门 <wbr>五昼夜伤亡5千人(1)
                           南天门中国守军
 
 一、前言

    1933年春,古老的长城正经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这次从北方呼啸而来的不再是骁勇善战但武器简陋的游牧骑兵,而是无论是装备素质都远胜防御者的现代化军队。从辽西一带侵入热河的日本关东军各部以迅猛的进攻击破了热河境内的中国军队,仅仅十几天时间就占领了热河首府承德。得手的日军各部迅即向处于热河、河北交界的长城一线南进,企图占领长城各主要关口,藉此封闭热河、河北交通,保证其对热河的完全占领,处于可攻可守的主动地位。但是,对于防守的中国军队来说,丢失长城各关口却意味着华北广大地区从此将无险可守,时刻处于敌人的威胁之下。为此,中国方面急忙抽调了各处兵力赶来参战,参战的包括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晋军等各派系的军队,从察哈尔到滦东,一时间长城各主要关口战火弥漫。

    而在这些关口中,古北口位于热河首府承德到北平的大道,位置最为重要,因而也成为双方攻守的焦点所在。投入此地的日军是第8师团主力,师团指挥部也一直处于该线。而中国军队也将实力最强的中央军各师投到这里,由此注定了古北口成为整个长城抗战中最为惨烈的战场。3月13日凌晨,应援的中央军主力赶到离古北口仅8里的南天门,然而就在12个小时前,古北口守军25师已经全面崩溃,进展神速的日军已经抢占了古北口。棋输一着失却天险的中国军队只能在古北口关下布阵迎敌,所幸日军本来就是打算封闭长城关口,并无深入关内的计划,因此第8师团16旅团在夺取古北口后立即转入了防御。中国军队总算在敌军眼皮子底下站住了脚,其后中央军后援部队源源而至,南天门一带一时重兵密集。但是中国军队也并没有立即发起反攻,而是抓紧时间构筑工事。双方在古北口-南天门一带紧张对峙引而不发的状态一直延续了近一个月。

    二、战场地理

    说到这个南天门,其实之前一直名声不彰。这里原来是清朝皇帝去承德避暑山庄古御道上的一处山口,皇帝“巡幸热河,息饮于此”,算是个皇上路上累了小息的地方。康熙四十三年,在大臣学士们的奏请下,在此修筑南天门,就是在两山之间修一个高高窄窄的关口,不过两边没有城墙,以山为墙。旁边还供奉真武,关帝,二郎神君的道观和观音寺等。南天门距古北口4公里,当时被称为“前拱神京,后临古北口,崇山逻列,峻岭迢遥,地虽无雁门之险,景亦若有剑阁之形”。从这段描述也可以看出,与古北口相比,南天门确实谈不上有多险要,不过天险既失,赶来的中国军队也只能在这里构筑防线了。

    而对于日军来说,如果要从古北口沿平古大道去北平,那么首先就要经过南天门。潮河从古北口流入关内,蜿蜒向东南流去。南天门及平古大道就在潮河右岸。南天门北近潮河,两山夹峙着这个小山口,山口东边是372高地,日军报告上也将之称为富士型山。此高地右邻就是转弯南下的潮河了。而在山口西边则是425高地,再西就是421.3高地,日军将这一片山地称为骆驼山。再往西走,山势迅速拔高,这里就是著名的八道楼子。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长城从此蜿蜒而过,雄踞此处山脊,险峻异常,在此处原本就有8个碉楼,也就是长城上的望台,八道楼子就是因此而得名。这些高地就构成了南天门防御地带的第一线。而在这些阵地后面,分布着稻黄庄、大新开岭、涌泉庄等居民点,地势要平坦许多。此处山峦重叠,大多标高300米以上,左依八道楼子等处长城天险,右借潮河为屏障,正面较小,但是地形复杂,隐蔽死角较多,便于敌军接近,并不算非常理想的阵地。而潮河左岸直抵司马台也是山峦不断,不过由于并非交通要衢,所以重要性就要小不少,也一直没成为双方的关注重点。

    三、中国军队态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