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海地的五百年血泪史(3)
(2010-02-04 09:19:16)
标签:
杜瓦利埃家族海地人外债gdp杂谈 |
分类: 社会政治 |
(转自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5.杜瓦利埃父子的独裁统治
1957年,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在大选中高票当选总统,他为了加强对民众的精神控制,不断宣扬黑人至上主义,煽动种族仇恨。1964年在热雷米市,海地特务组织“通顿马库特”屠杀了数百名起义者,很多起义者全家上自老人下至幼童全被枪杀。为了以儆效尤,杜瓦利埃下令将起义者的尸体空运到太子港,陈放在正对飞机场出口处的显著位置上示众,不许收尸,任其腐烂。据估计,在杜瓦利埃统治时期,被杀害的海地人多达3万~6万人。杜瓦利埃家族的统治被称为加勒比地区“最腐败、最血腥的现代王朝”。
1971年,老杜瓦利埃病死,其儿子让—克洛德·杜瓦利埃接任总统。小杜瓦利埃执政时敛财6亿多美元,海地沦为西半球最穷国家。除了贪污外国的经济援助、贷款,小杜瓦利埃还贩毒、搞欺诈性的彩票、向国外医学院倒卖供解剖用的尸体,并从海地人身上抽取血浆以供出口。耐人寻味的是,对杜瓦利埃父子的血腥独裁统治,美国很是支持。1986年,杜瓦利埃家族的统治被推翻,小杜瓦利埃携带1亿多美元的现金,乘坐美国安排的军机出逃,辗转到法国避难。
6.海地的经济为何每况愈下
近在咫尺的美国,对海地这个加勒比岛国,一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1914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趁海地内乱,派海军陆战队在太子港登陆,将海地国家银行的黄金储备劫往纽约。1915年,美军全面占领海地,海地政府彻底沦为傀儡政府。直到1934年,美军才全部撤出海地。
1990年,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海地在比较平静的气氛中举行大选,阿里斯蒂德当选总统。
1991年9月,海地武装部队总司令拉乌尔·塞德拉斯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政权。1994年9月,美国出动包括两艘航母在内的20多艘军舰驶向海地,以武力逼迫军政府下台。1994年9月18日,海地军方同意交权。1994年10月,阿里斯蒂德返回海地就职。
据国际无政府主义者网站的介绍,小杜瓦利埃卷着巨额财产跑了,美国却逼着阿里斯蒂德偿还杜瓦利埃时期借的巨额外债,并实行自由贸易,把大米和玉米的进口税降低一半。美国农产品的涌入让海地本土的农业经济更加糟糕,农业人口陷入赤贫。
1996~2001年,勒内·普雷瓦尔任总统。2001年,阿里斯蒂德再次出任总统。2003年,阿里斯蒂德总统要求法国偿还210亿美元,以补偿19世纪法国向海地强索赔款的损失,被法国拒绝。2004年,装备精良小规模叛军从北向南进攻,而忠于阿里斯蒂德的只有一些弹药不足的警察。当叛军逼近首都太子港时,法国在安理会否决了向海地派出维和部队的提议,美军就派飞机把阿里斯蒂德运到中非共和国,在那里把他软禁起来。此时,仅仅距上次否决3天后,法国赞成联合国派出“海地稳定特派团”。这支国际部队约8000人,也包括一些中南美洲国家的军队。
2006年2月,勒内·普雷瓦尔第二次当选总统,并一直干到现在。
多年的政治动荡让海地经济雪上加霜。海地至今没有重工业,只有熬糖、磨面、纺织、水泥等技术含量很低的轻工业。海地完全没有油气资源,燃料依赖进口。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海地54%的人口每日生活水平在1美元以下。2008年,该国穷人吃泥土、盐以及菜油混合制成的“土饼”的新闻,曾被各国媒体广泛报道。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05年海地人均预期寿命仅53岁。
另外,海地至今仍背负着沉重的外债。2008年,海地的外债高达18.17亿美元,而当年的财政收入仅9.675亿美元。2003年,海地用来还外债的费用,是医疗、教育和其他公共事业的1.5倍。
美国中情局的资料称,海地是西半球最贫困的国家。海地2008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仅1300美元,而与海地仅隔一个海峡的古巴为9500美元。联合国统计司则是按当时汇率换算,海地2007年的人均GDP为611.5美元,古巴则为4641.4美元。(特约主笔 孙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