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叫麻栗坡的烈士陵园(图文)(3)

标签:
女兵烈士陵园战地医院红玫瑰赵勇老山军事 |
分类: 军史钩沉 |
(转自新中国之战)
漫山开遍红玫瑰
正是在网络上,朱孝敏结识了一大帮有共同语言的好朋友,这其中就包括当年感动他的“老山女兵”。根据朱孝敏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在昆明见到了“老山女兵”(应被采访者要求隐去真实姓名)。
“老山女兵”是当年战地医院的一名卫生员,麻栗坡藏着她的隐痛。她有一个关系很要好、小她两岁的老乡战友赵勇就长眠在这里。当年,赵勇临上战场前问“老山女兵”借15元钱,想买一个收音机,但“老山女兵”只借给了他10块,留了5块。
几天后她就听到赵勇牺牲的消息,那5元钱成了“老山女兵”内心无法言说的痛。
复员回乡后不久,“老山女兵”就来到了北京中关村闯荡,一干18年,在那里成家立业、结婚生子。
11月22日是赵勇的忌日,2002年11月22日前后,“老山女兵”多次梦到赵勇,“那是一个人影,头上有血,身上是湿的,对我说,姐姐,我太冷了,我太饿了。我突然觉得,这么多年了,我应该回麻栗坡一趟。”
2003年1月底,乘飞机转汽车,离开18年后,“老山女兵”又回到了麻栗坡。赶到烈士陵园天已经黑了,“老山女兵”平时是一个很胆小的人,遇到坟总要绕开很远走,但是到了麻栗坡她却一点都不害怕。
打着打火机她找到了赵勇的墓,给他献上一个小花圈,浇了一瓶茅台,点上3支烟。
“我同时也给周围的烈士浇了一点酒,然后对他们说,赵勇是新兵,岁数小,你们别欺负他。我一转身,看到那烟很有节奏地明灭,好像有人在吸一样,那一刻,我真觉得人是有灵魂的。”“老山女兵”说。
多年来,“老山女兵”很怕看到5元面值的钱,看到就有一种刺痛。点完烟后,她掏出一张崭新的5块钱在赵勇墓前祭奠,“心里的愧疚一下释放了。”
麻栗坡之行对“老山女兵”触动很大,“在北京打拼多年,老家在贵州,我都不觉得亲切,反而觉得云南才是我的根。”就在那一年,“老山女兵”举家迁到了昆明。“也许是我喜欢昆明的气候吧。”她说。
2004年清明节,“老山女兵”约上网友“海之韵”、“姐妹”开车赶往麻栗坡烈士陵园,车的后备厢内装着上千朵绢制的红玫瑰。
“那两年,我写了不少诗歌散文发表在报刊上,陆续攒了几千块钱稿费,这些稿费我用一个专门的牛皮纸袋子装着,没和其他钱掺在一起。”“老山女兵”说。
在“老山女兵”的博客上,她写道:这笔钱不同于工资,不同于生意的利润。一切都是那么纯净和深情,拿着这笔沉甸甸的稿酬,我一定要用于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
“老山女兵”用这笔钱买了上千朵上等的绢制玫瑰花,有人劝她买白菊花,她坚持一定要红玫瑰。
天落着小雨,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后,“老山女兵”和朋友们开始为957位烈士每人的坟茔上都插上一支鲜红的玫瑰。很多扫墓人看到了,也过来帮忙。
“玫瑰的枝是铁丝做的,一插就插进去了,我们都很小心,好像怕戳疼战友们。玫瑰花都插在右边,插完后,从陵园下面望上去,满山遍野被红色点缀,好像烈士们在敬礼一样。”“老山女兵”对记者说。
她又悄悄来到了当年的战地医院,找到一块地面,在那里也恭恭敬敬地插上了一枝红玫瑰。很少有人知道,那里埋着一位对方的女兵。“我想,她也有父母亲人,她们也会思念她啊。”“老山女兵”轻轻地说。
清明节的第二天,“老山女兵”在朱孝敏那里看到了赵妈妈扫墓的那张照片,她被深深地感动了。根据赵占英烈士墓碑上的介绍,她又打电话到云南嵩明县民政局查到了赵妈妈家的地址,很快开车赶了过去。
眼前的情形让“老山女兵”很辛酸。赵妈妈住的小屋子又黑又潮,没有窗户,塑料布贴在墙上挡土,所谓的床就是一块木板子,床上的军用被子也湿漉漉的。
“我当时就想,如果赵占英没有牺牲,也许他是一个将军,也许是一个县长,也许是一个企业家,最不济,也是家里的一个壮劳力。他的妈妈也不至于这样。”“老山女兵”感叹。
回到昆明,“老山女兵”将赵妈妈的故事用图片和文字纪实发在了网上,并公布了老人的地址。“那段时间,汇款单像雪片一样飞来,一些下岗工人、甚至小孩都捐款。很多人不留名字,上面就写着‘妈妈我爱你’。”“老山女兵”感动地说。
众人的捐款使赵妈妈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房子得到了翻新,并添置了衣柜、沙发和电视柜。“后来再见到赵妈妈,你能感觉到她的笑容中带着一种幸福,我们帮她也很幸福。”“老山女兵”说。
“老山女兵”的生活似乎和老兵以及麻栗坡很难再分开。她在昆明开了一间茶社,很多老兵来昆明,总要到她那里聚一下。每次,她都要陪着战友一起去麻栗坡扫墓,于是也就见过了更多的动人故事。一位老兵有钱了,搬来了成箱的玉溪烟、成件的茅台酒,通通拆开抛洒给牺牲的战友。“我不会这样做,但那也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吧。”“老山女兵”感叹。
烈士韩跃奎的母亲,每次来扫墓都要在麻栗坡县城给儿子炒一盘猪肝,她对“老山女兵”说:“我儿子特别爱吃猪肝。”
一位老妈妈多年来第一次去看儿子,悲伤的母亲哭喊着:“儿子啊,你出来啊,你出来啊,跟我回家!”边哭边用头去撞儿子的墓碑。“老山女兵”赶紧用手挡着,“他出不来了!他出不来了!”拥着伤心欲绝的母亲,她也控制不住哭了起来。
“老山女兵”忘不了那个叫“姐妹”的青海网友。
“我们在网络上认识,她是一个很单纯、很敏感的人,话很少。她翻看烈士花名册,能够找出哪些人同年同月生,哪些人同年同月死,她是在用心走老山路。”“老山女兵”说。
2004年4月4日,“老山女兵”和“姐妹”一起在麻栗坡陵园扫墓。那天陵园的人很多,县里一所学校的师生也来扫墓,举行完仪式之后,穿着校服的孩子们开始嬉戏打闹。举行仪式的话筒还没有撤去,“老山女兵”没想到一向文静的“姐妹”很激动地冲了上去,以大家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调大声喊:“立正!稍息!重新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