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曲阜游记(十四)孔子墓

(2009-11-12 15:28:27)
标签:

人文

孔子墓

this

style

曲阜

旅游

分类: 旅游摄影

 

孔子墓前人潮涌动,无数的旅游团队,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摩肩擦踵,密密麻麻。数不清的导游,数不清的口风,数不清的各色小旗子。你别看人多,却没有嘈杂声,喊叫声和不文明的狂笑声与吵架声。人们一片肃穆,神情庄重。相互间,礼貌谦恭,温文尔雅。只听到处的导游讲解声,到处的相机快门声,到处的游客们低声请教声,讨论声。在这中国人的文化教育始祖—孔夫子的墓前,游人们竟是如此的崇敬,膜拜,谦恭和礼让。这一切都是那样的自觉,自然,丝毫没有一点勉强和做作。孔子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如此之深,这是任何中国人都认可的。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把它葬于鲁城北泗河岸边,那时,还是“墓而不坟”,即并不用土筑起坟头。直到秦汉时期才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林地和几户守林人。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据统计,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13次,增值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今孔林林墙长达14.5华里,墙高3—4米,总面积3000余亩,比今曲阜城约大四分之一。

两千多年来,孔子后裔及孔氏族人死后多埋葬于孔林,从未间断,逐渐成为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群。林中碑碣四千多块,集书法、篆刻、墓葬之大成,墓碑多为历代书法家和历史名人刻石题写,如:李东阳、何绍基、翁方纲、康有为等,是一座贯通古今的碑刻、石雕、墓葬博物馆。在这里可考春秋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是一部形象的孔氏家庭编年史。1961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阜游记(十四)孔子墓

                                  孔子墓碑正面

 

曲阜游记(十四)孔子墓

                                 孔子墓碑左侧面

 

曲阜游记(十四)孔子墓

                                       孔子墓

 

曲阜游记(十四)孔子墓

 

 

曲阜游记(十四)孔子墓

子贡手植楷至今已成干树桩,游人们都要用手摸一摸,图个吉利,据说还能解除疾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