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80团在越战——一个参战老兵的回忆(4)

(2009-11-11 08:48:25)
标签:

军事

副营长

越军

重机枪

冯帝

高平

分类: 军史钩沉

(转自新中国之战)

 

2月27日,团里敌情通报:3营在魁况遭到越军袭击,冯帝万副营长牺牲。据3营7连副指导员李自金回忆:3营进至魁矿北侧475高地时,先头3营8连2排与敌遭遇,3营副营长冯帝万在8连加强指挥,带2排走在前面。在搜寻敌师部受到敌火力攻击,副营长冯帝万被击中胸部牺牲,教导员徐永培头部被炸伤。看到战斗打响了,许多战友从后面冲上来参加战斗,七连副指导员李自金同火箭班长黄赣洲也冲了过来,他们发现山头上一大石块右边有一敌重机枪正在向我方疯狂扫射,黄赣洲立即用跪姿向敌火力点发射火箭弹并命中敌机枪,在敌火力暂停时,3营参加战斗的战友冲了过去,缴获了枪管被火箭弹打弯了的重机枪、高倍望远镜、冲锋枪等一批敌军物资。此战斗仅3营就牺牲三人,重伤九人。在战地,担架排排长雷国华组织了简易的方法对烈士副营长冯帝万进行了火化,并将骨灰带回国内,安葬在广西靖西烈士陵园。2008年5月,后来任67军200副师长的程烈华,到贵州习水寻访冯帝万的亲属。由于信息不畅,按原地址寻找冯帝万遗孀未果,只好遗憾而归。

  我北集团友军已于2月25日零时25分,攻占越南军事重镇高平省会高平市。高平位于我广西靖西县龙邦以南30公里,东南距我布局约70公里,四面环山,并有平江,献河环报,是越北交通枢纽之一,高平地区系山岳丛林地,山地比高多在400米以上,除高平、复和、东溪、七溪等城镇附近为土山外,其余多为石山。山上丛林茂密,道路稀少,仅有3号公路从我国水口经复和、广渊、高平通往太原、河内和4号公路从芒街连接七溪、东溪至高平,其余为乡村土路和山间小路;道路多沿山脚、河边、峡谷穿行,桥梁涵洞多、路面窄、坡度大、曲半径小、质量差,路旁沟深壁陡,沿途隘口多。战时正值雨季前夕,气候多变,雨绵雾浓,昼夜、晴雨温差较大。由于高平地区地形复杂,石山林立,自然洞穴多,越军被合围后,除以一部坚守要点外,大部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负隅顽抗。为了尽快围剿残存越军,确保4号公路的畅通。北集团首长调我师担任高平的警备和公路沿线的安全任务.我师担任高平市警戒及至茶灵一线的护路及沿途残敌的清剿任务

  3月1日,我团到达高平市,接162师第484团防务。团指挥所随我2营行动,团指挥所设在距铁桥旁不远法国人修的地道里。地道虽然很潮湿,但很坚固。我连在桥前方组织各班挖防空洞,连长在防空洞上布置了一挺重机枪,以防敌人偷袭。

  晚上21点,我在防空洞里忽然听到接二连三的轰隆的爆炸声,前后响了七下,听声音象三七高炮的爆炸声。我和副指导员宫天珍隐蔽在洞口查看外边的情况。外面一团漆黑,没有发现敌人踪迹,不知道敌人从哪里发射的,从炮弹散落的情况看,是敌人在试射。正看着,又打来了5,6发炮弹。我和副指导员推断,是敌人特工发现我军的方位,利用夜暗用三七高炮袭扰我军。这一夜敌人断断续续发射了126枚炮弹。快到天亮时,炮声停了。随着晨雾散开,担任警戒任务重机枪组的5人牺牲了。枪管和枪身散落一地,战士们还找到几块残缺不全的尸骨。大家都很悲痛。这是我连的一次较大伤亡。由于后勤跟不上,连续两天断粮了,连队组织战士去砍甘蔗充饥。在一片甘蔗林里,我带去的一个排遭到了越军袭击,看这受伤的战士,我充满着对敌人的愤恨,就带着7班向敌人的隐蔽之地扑去,突燃,敌人以火力阻止我们前进,“连长,有血。”旁边的通信员在我身边喊道,我低头一看,腰间的水壶被打了一个洞,腰肋擦破了一层皮,鲜血染红了军裤。为了围歼该敌,我请求营部支援,副营长带了40多人,由于该地区溶洞太多,地形复杂。经过半天堵截,打死敌人3个,还有一个继续顽抗。在一山洞内,敌人利用有利地形,打伤我10名战士,副营长大怒,组织100多人来围剿。最后,敌人弹尽粮绝,开枪自杀了。

  3月上旬,凌晨1时,连队接到要撤退的命令,消息传开,全连情绪激动。部队撤退前,上级要求炸毁敌人的一些重要军事设施,我连及团工兵排约200多人对敌人飞机场和弹药库实施了爆破,把高平桥梁也炸毁了,一连炸了几天。准备撤军时,我连有几个兵捡了几个象乒乓大小的塑料制品,大家都没有见过这东西,感到很好玩。谁也没有想到它却是美军研制的拌脚雷,是越军来自杀用的。几个战士在观看时,不小心把引爆装置搞动了,当场炸死2个,炸伤4。由于造成了伤亡,上级经过调查研究,对连长给于警告处分,原来给我报的一等功改为三等功。13日2时30分,连队开始撤退,我们交替掩护,向边境进军。站在路旁的官兵们互相挥拳表示,一路平安凯旋而归。望着一路战争的残圾,我想这辈子或许再也不会踏上这块土地了,但这血与火的日日夜夜,我会永生难以忘记。

  3月15日,部队进入国境线,行军的速度立即慢了下来。公路上聚集着千千万万的群众,他们手持鲜花,组成的秧歌队锣鼓队,迎接我们凯旋。他们把手中鲜花,煮熟的热鸡蛋送到我们手中,我们感动的热泪盈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