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照耀着蓝色国土(2)
(2009-10-27 16:20:31)
标签:
军事商船散兵线水兵太平洋战争中国 |
分类: 军史钩沉 |
(转自南海之战)
水兵龙田山把大砍刀举过头顶,狠狠剁下去!
他用尽平生之力捍卫南沙82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砍下的一刀,意味着捍卫年可捕量近百万吨计的经济鱼类,意味着捍卫储量以百万吨计的近海石油,意味着捍卫理论蕴藏量为10亿千瓦的海洋能源,意味着捍卫成亿吨的各海滨矿砂和大量矿产资源,意味着捍卫中国对外贸易大部份运量的运输通道,也意味着要实现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宏伟前景。
缆绳嘣然断开,拉缆的十几个越军全部跌到在东海里。
驶向世界的航道
海南岛农民打出的平头砍刀,没能结束越南军队对赤瓜礁的军事占领。跌倒在海里的越南士兵爬起来,笑着冲中国军人喊叫、吐痰,有的还冲中国军人撒撒尿。
沉郁的中国水兵拉开了弧形散兵线,脚底尖利的海石花在咔嚓脆断,坚硬的珊瑚岩在湖蓝果绿的斑驳水影中实实托住这群中国人,他们平端着冲锋枪,一步步朝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军人迫近。
这些中国水兵被反复告知,不准先打第一枪。“对踏上中国岛礁的外国军队也没有打第一枪的权力吗?”散兵线中的副枪炮长杨志亮钢牙咬得咯嘣响。他死盯着不远处两杆越南国旗,耳边响起熟悉的呼唤。1981年加入海军来到南海之滨接受新兵训练时,千古不息的海涛滚滚而来,把南中国海深处的呼唤一直推到他的脚下。
南中国海为世界各国军事专家瞩目。中国南沙海域西通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要地马六甲海峡,南接巽他海峡,东边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是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之间海上往来的重要通道。
日本大本营海军部·联合舰队《1940年度帝国海军作战计划》中,“战争初期兵力部署”8个地区中的前三个地区为:南中国海和吕宋岛海区、香港及中国南部沿海海区、南洋群岛海区。发生在南中国海周边地区的美日对抗,直接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二次大战中,南海周边的印支半岛和印度尼亚发生了反复争夺,日军与美、英、荷、澳等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海战和登陆战。日军在上述地域最终失利,战略上受到美军扼制,成为奠定太平洋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
“我们是中国海军,欢迎你们有机会到大陆看看。”海军将士难忘编队在南沙海域巡逻,时常与台湾商船擦肩而过。
“谢谢。也盼望你们能到高雄来。”台湾商船上用清晰的标准国语回答。
每天,有270艘各国商船通过南沙海域,每年通过商船10万艘,美、日两国占其中50%。因此美国在近年实行“前沿战略”对全球重点设防的16个“咽喉要地”中,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就在南沙附近。美在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海军基地是美国在北约国家外最大的国外军事基地。苏联则在金兰湾布置海空军,竭力形成在南中国海的对美均势。人们十分清楚,这是两个当今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与匹敌的海军力量雄厚的军事强国。
1946年12月12日,林则徐之侄孙林遵海军上校作为南京政府委派的指挥官,率“太平”、“中业”两舰接收南沙群岛。见岛、礁、洲、滩在舷外掠过,禁不住激情硬咽:“南沙,南沙!你终于回来了!”
南中国海潮起潮落,岁月如流。
当中国科学考察船队来到南沙,南沙群岛的主要岛屿除太平岛外已被周边国家肢解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