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游记(四)文武双全的猛将—张飞庙

标签:
旅游 |
分类: 旅游摄影 |
告别丰都,上了游船,到床上躺了一会儿,泡了一杯茶,上了观景台。观景台上设备齐全,清一色的塑料茶几,椅子,这种半躺式的圈椅,坐起来还挺舒服的。在这艘游船上有许多外国游客,有几位过来跟我坐到一块儿,我的英语水平太差,跟这些外国朋友结结巴巴地“谈论”着,说不通了,大家都哈哈大笑。
这观景台是游船的最高点,登高望远,船行的速度不很快,正好观览中国第一大江波澜壮阔,天蓝水绿,两岸山峦起伏,船移景换的美丽画面。江面上大小各种船只往来如梭。我们是顺流行船,偶遇上行游船,两船的游客还相互招手致意。
夜间,借着霓虹灯的影子,游览了文藻胜地——张飞庙,体验了“桃园三结义”的文化内涵。
“三国演义”在我们国内,没有人不知道,没有人不熟悉,对于三将军张飞更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谁都能把猛将张飞一段一段的故事脱口而出。张飞的猛勇,豪气和忠义人人信服。
然而,张飞更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他还颇通文艺,爱好书法和绘画,虽然正史中反映的不多,但从一些其它材料中还是可以看到一些的。在明代,四川曾发现了一个摩崖石刻,这便是所谓《张飞立马铭》,又叫做《八濛摩崖》,明代陈继儒的《太平清话》等书早有记载。这个铭文是: “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立马勒铭。”人们说这是张飞的真迹,但这个铭文现在只能找到清代光绪年间的一个拓本。《三国志集注》中张飞传集解引也认为这句话是张飞亲笔题写的,书法为隶书。至于张飞的画,史料中记载的更少,真迹是难以见到了,据清代《历代画征录》中记载:“张飞,涿州人,善画美人。”明代卓尔昌编的《画髓元铨》也记载:“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虽然我们看不到张飞的书法和绘画真迹,但从以上这些记载中可以想象,其作品应该不差。元代吴镇有一首题为《张益德祠》的诗便写道:“关侯讽左氏,车骑更工书。文武趣虽别,古人尝有余。横矛思腕力,繇像恐难如。”按照吴镇的说法,张飞的书法是很有造诣的。
张飞庙同样也是重建的,老建筑也沉到了库底。新张飞庙虽说是整体搬迁,究竟给人一种不顺意的感觉。
坐在观景台上,清楚地看到庙门上边的横书“江上风清”四个大字,这是人们期盼张飞的神灵保护过往的船只和沿岸的渔民平平安安。上岸后拐过一条仿古街道,不远就到庙里。
庙里的张飞像,塑的栩栩如生,确实能给人一种小说和戏剧里那个猛张飞的形象和感觉。但是有人有根有据的说历史上真实的张飞,并非是“豹头,环眼,黑脸,虬须”,而是身材伟岸,相貌堂堂,体态俊美,一表人才。我自己推想,这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