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23年前苏联客机遭劫持迫降中国事件(二)
(2009-09-13 08:57:55)
标签:
军事 |
分类: 军史钩沉 |
(转自搜狐军事)
苏联乘客对中方很警惕,两个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关系恶化,相互指责和批判已有20多年,“分歧”和“积怨”不可谓不深。此刻,黑龙江省和国务院都迅速成立了劫机事件处理领导小组,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陈俊生为总协调人。高层明确要求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审讯劫机者,把情况弄清楚;二是安置好机上人员,决不能因天寒地冻或其他原因发生意外;三是和苏方联络,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凌晨近3点赶到现场的王耀臣立即开展工作,并陆续传来情况。他们提审了劫机者,据劫机者供述,他劫机的原因,是因为看不惯所在民航分局领导的做法和作风,对他们的腐败现象不满,给当局写信反映,信被转回当地处理,可当地纪委领导和民航分局领导有裙带关系,非但不处理,还对他打击报复,强行做精神病检查,并调离空勤三年多才恢复,他感到压抑,没出头之日,趁这次飞行机会,出逃中国,寻求避难。
做机上人员的工作,碰到了一些问题。当这些苏联公民知道被劫持到中国后,不免紧张起来。两个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关系恶化,相互指责和批判已有20多年,“分歧”和“积怨”不可谓不深。尤其是1969年3月在两国边境的珍宝岛地区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武装冲突,造成双方不少人员伤亡,在两国人民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等。在他们的意识中,他们到了和苏联“敌视”的地方,因此很警惕,不知道中方会怎样对待他们。一开始,我方人员送上去御寒的衣服、食品和饮用水,他们接受了。因为安-24是小型飞机,此次航线是从雅库斯克飞伊尔库安斯克,属苏联国内的短途支线,机上储存的食品很少,而天气又很寒冷,苏联人衣着不多,妇女穿的还是呢裙子。后来劝他们下飞机到附近的农场招待所休息时,他们则坚决不同意,都表示不能离开飞机——这一苏联国土的象征。地处空旷的野外,随着黑夜的来临,气温持续下降,已达零下30℃左右,真正的滴水成冰,飞机不得不每隔20分钟发动一次取暖,否则机舱就像冰窖一样,可飞机油箱里的油已所剩不多。王耀臣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决定将两台面包车开到飞机旁,开足暖气。他对机长说,天气太冷,请乘客到车里取暖休息。机长表示感谢,但说:我不能离开飞机,乘客也表示要与机组人员在一起。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直接和乘客谈谈。王耀臣走进机舱,用俄语向乘客表示慰问,他说:这是突发事件,让你们的行程受到了影响。中国政府很重视你们的安全和生活,我们会努力照顾好你们。现在正是这里最寒冷的季节,我们已经将有暖气的面包车停在飞机旁,请你们到车里暖和暖和。等天亮,我们送早餐来。他看到飞机上有十来个女乘客,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特别关照她们一定要注意保暖,当心感冒,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来。
中央领导昼夜等候消息。
丰盛的食品,周到的服务,使苏联乘客感受到了中方的友好和诚意,他们“警觉”的情绪渐渐缓和了下来,这些情况很快汇报到省和中央。中央和国务院的主要领导都没有回家,在等消息。获知最新情况后,中央决定一早就派专机把我外交部和苏联驻华大使馆的官员送到哈尔滨,再从哈尔滨转乘直升机,直接在现场降落,以便尽快做好乘客安置等后续事宜。
20日早晨6点半,天刚蒙蒙亮,面包、牛奶、当地的农场乳品厂专门加工的奶酪以及鱼罐头和肉罐头等,送上了飞机。丰盛的食品,周到的服务,使苏联乘客感受到了中方的友好和诚意。他们“警觉”的情绪渐渐缓和了下来,一边用餐,一边对中方人员表示感谢。之后,又轮流下飞机到面包车里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