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神秘新型常规导弹将高调出击震撼世人[图]

标签:
军事 |
分类: 军事新闻 |
网络上此前出现的中国远程巡航导弹的照片
今年的国庆阅兵场,一种神秘先进的新型常规导弹将高调出击,带给世人深深的震撼。
这是我国新研制的中远程“杀手锏”武器,这是中华武器库中的又一颗璀璨明珠。若将其比作一匹骁勇的骏马,驾驭它的骑手必定精神焕发、技艺超群、坚强自信。
抽组于第二炮兵某应急作战导弹劲旅的百余名官兵,正是这样彪悍的骑手。
他们中,有两次参加国庆阅兵的“老阅兵人”;他们中,有刚刚毕业的年轻硕士;他们中,有对装备“听闻摸看”就能手到病除的“兵专家”;他们中,有两次跌倒训练场,继续递交求战书的“90后”战士……他们正用实际行动,开始书写新的传奇。
精神来自传承
这支年轻的导弹劲旅经过三年应急作战准备,换来的不仅是战斗力跃升,还有可贵的精神财富。
重温旅史,是为了更好地书写旅史。”方队政委郭东起说。记者看到,从初期创业的挥锹轮镐,到实弹发射的威武英姿,百余幅老照片形成一幅恢宏的旅史画卷,而画卷的尽头是一句话:参加阅兵,你将书写怎样的辉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我将用辛劳和汗水,为旅队辉煌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战士们《阅兵日记》里一句句激情的话语,似一声声有力的冲锋号,吹响了奋斗的序曲。
训练创新不可胜数
力量来自创新。起初,这个方队按训练标准规范驾驶员动作时,仍采用了“先理论讲解,再动作示范”的老办法。由于规范动作多,标准要求高,而老办法不系统、不形象,司机们记住这个忘了那个,“按下葫芦浮起瓢”,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如何打赢教学第一仗?向信息化要答案。于是,1999年国庆阅兵时还算稀缺的多媒体课件,如今纷纷登场了。记者看到,《等速驾驶》、《等距驾驶》等10余个课件,将驾驭导弹车的每一个技术节点被刻画地细而又细。仅此一举,教学效率就提升近80%。
挂枪军姿训练中,如何快速检测枪械定位是否准确问题是一个难点。方队官兵集智攻关,历时3天研制出挂枪定位检测器,不仅将难题破解,还填补了阅兵训练史上的一项空白,并在全方队推广。
这样的创新不可胜数。军委一位领导来方队视察时感慨地说:你们以近百个“金点子”,推动了阅兵训练创新发展。“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在此得到完美的诠释。
效益来自前瞻
“阅兵村风沙大,车辆长期低速行驶等,种种现实条件决定了如果装备保障不到位,导弹车作战性能受影响,将为日后实战训练埋下隐患。”方队长绪政对记者说。
于是,自阅兵训练冲锋号吹响那天起,方队党委的眼光已瞄向训练的背后:既要以一流的标准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又不让装备留下“参阅后遗症”,务必实现双赢。
遵循这一思路,一项项“特殊”保障措施随即出台,一个个未知故障“问题库”随之升级。
记者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名保障战线的老兵,每次装备保养都钻到车底,“折腾”一周后,拿出了4套低速、风沙多、温差大等条件下导弹车底盘可能出现的未知故障及应急维修方案,被兄弟装备方队广泛借鉴。
烈火炼真金
一次阅兵,长期受益。方队党委的眼光没有片刻停留,他们又依托阅兵训练平台,开始培养“种子
烈火炼真金。队列人才、维修人才、特种车驾驶人才……随着方队里“人才方阵”的日益强大,一张逐渐清晰的“效益蓝图”激动人心:看当前,
奋斗没有停歇
有人说,越往后练,难度越大,每前进一步都步履维艰,可谓“1%的进步,100%的努力”。此言非虚。
起初不少战士嗓子沙哑,与答词声音标准相差甚远。于是,战士们白天训练完成后,晚上又拖着疲惫的身躯,跑到空旷的操场去吊嗓。三伏天热,蚊虫
阅兵村风大,军姿
几名载员的眼睛由于做过激光校正
参阅有标准,训练无止境。
参阅官兵心中那滚烫的使命,始终似一团烈火,熊熊燃烧永不停息。
参阅官兵为了以一流的标准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正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