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美时代
——《IT时报》“微”特刊刊首语
看一看,我们的信息生活在发生什么变化?4寸屏智能手机的普及超过
20寸屏的电脑,600克重的iPad风头盖过2000克的笔记本,130个字的微博影响远胜1000个字的博客……愈小愈美丽,愈巧愈风靡。微博、微信、微单反、微电影……“微”正在成为一个流行的时代标志。
宛如磅礡的大唐气象,转入纤细的宋代流韵。信息时代经过数十年以技术为指向的狂飙突进,开始迎来以应用为指向的水流花开。人们已经不再单纯追逐主频、速率、容量这些雄健的技术指标,而是陶醉在简单、易用、亲和的信息应用中。IT业的主旋律从“大而强”演变成了“小而美”。
我们看到信息在碎片化。毫无表达与阅读门槛的微博,一跃成为主流的信息渠道。茶余饭后、随手涂鸦的寥寥百字,影响力直追报纸、杂志、电视甚至传统互联网。不管愿不愿意,过去由传统媒体把关的社会价值体系,已经给恣意表达的微博让度出位置。
我们看到科技在迷你化。数码产品不再迷信体量与质感。过去的专业摄像机要扛在肩上,现在《舌尖上的中国》这样诱人的高清画面都可以由5D
Mark
Ⅱ这样的“小家伙”完成,你以为在拍照片,其实是在拍电视。而很多人手上摆弄的看上去业余的“卡片机”,则可能是效果媲美单反的“微单反”。数码科技越来越走向舒适消费。
我们看到应用在浓缩化。手机成为这个年代的“瑞士军刀”,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GPS导航、游戏机甚至指南针、手电筒,全部演变成手机屏幕上的一个小小图标,万千功能无非就是手指一点。“手中乾坤大,屏中日月长”成为现代生活的典型写照。
这是一个“微美”时代,那些微小的事物构成了美好的信息生活。而人们几乎意识不到这种平凡背后有多大的神奇。乔治·布雷说:今天手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超越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69年拥有的计算能力。Nasa用那些计算能力发射人上了月球,而我们用更强的计算能力发射愤怒的小鸟去砸猪!凯文•凯利说:计算机芯片的能量密度是已知宇宙中最高的事物,它甚至可以被视为缓慢爆炸的核弹。他指的不是高性能计算机,就是我们每天敲敲打打的笔记本电脑。而我们,当然谁也不会去仰慕手中的手机和笔记本。
所以,感谢这个年代吧,因为这个年代,让我们把伟大、壮丽和神奇的技术,过成微小、平凡而愉悦的生活。这是微时代,也是大时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