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寻找“微尘”:一个城市的良心

(2009-08-14 21:06:37)
标签:

杂谈

分类: 奇瑞爱心之旅山东站

从一个人到一个品牌

寻找“微尘”:一个城市的良心

奇瑞中国爱心城市发现之旅山东青岛站,爱心故事

 青岛寻找“微尘”:一个城市的良心

青岛“微尘”的第一个发掘报道者,《青岛早报》记者聂向锋。

2004年的最后一天,一对中年夫妇急匆匆地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掏出五万元现金,说要代朋友向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在为他们开具捐款收据问到姓名时,这对中年夫妇说:“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自己的这位朋友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做的事也很微小,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她只想平静地做些该做的事。如果非要留名的话,就写上‘微尘’好啦。”中年夫妇提到的这位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人引起了新闻媒体和市民的广泛关注。一场寻找“微尘”的活动悄然拉开了帷幕。

    就在寻找“微尘”的过程中,在岛城的一家医院里“微尘”再次出现,而这次“微尘”的出现又显得更加的神秘。

    江苏省赣榆县的普通农民柏莉,和丈夫一起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打工,身患肿瘤瘫痪在床,眼看着手术时间越来越近,医疗费还是有数千元的缺口。病房里的柏莉心中十分焦急。可就在第二天早晨,柏莉在枕头底下突然发现了3000元现金,在留下的纸条上赫然写着“微尘”的字样。

    一个“微尘”没有找到,却涌现出成百上千个“微尘”。在青岛的大街小巷,在机关、部队、学校、工厂、农村,在一个个募捐站上,你会频频听到“我叫微尘”的自豪回答;在一本本募捐册上,你会屡屡看到署名“微尘”的一笔又一笔捐款。

朋友们,一个“微尘”也许真的微不足道,但千千万万个“微尘”却足以汇成爱的海洋。

第一个报道和寻找微尘的《青岛早报》记者聂海锋谈起这几年的经历,说,微尘已经从一个个体,到一个群体,发展到了一个公益品牌。

正如正如“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对“微尘”给出的感动印象所说:“它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它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找到了“微尘”,因为“微尘”就在你我身边,就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

青岛寻找“微尘”:一个城市的良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