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2012-03-05 17:07:58)
标签:

2岁

育儿

分类: 儿童教育

艾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艾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艾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艾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注:这两天正在看发展心理学,觉得现在在育儿实践中,艾里克森理论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心远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为了在这个成长的关键时候帮助他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反省一下平时的一些细节:

做得不好的:心远现在还不能很好的控制小便,经常尿裤子。我们应该适时引导,但失败了不应该唠叨、埋怨甚至愤怒;吃饭,不好好吃的时候,有时候就生气,应该让他饿的时候尽量鼓励他自己吃

做得好的:尽量的让他做一些小家务,让他有小小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他的主动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