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凝滞,醉在吴哥(四)——ANGKOR WAT

标签:
hana花的绽放日志吴哥窟庙宇日出吴哥王朝倒影 |
分类: 旅游 |
寄出的明信片大体上都到了朋友们的手中,不能免俗的,邮寄的自然是最经典的ANGKOR WAT和BAYON。
ANGKOR WAT就是我们惯常所指的吴哥窟(或者是小吴哥),他不过是吴哥王朝众多庙宇中的一座而已,因为其建造技艺的精美,而被作为吴哥朝代的标志性建筑。其实古时的世界,大多都是如此的模式,经历了无数帝王,留下庙宇、陵墓和皇宫诸如此类可以穿越几个世纪而不朽的建筑,所以才会有故宫,有金字塔,也有吴哥。每个人都害怕消亡,簇拥一切的统治者也不例外,唯有去抓住那些相对来说长久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功绩。建筑被打上个人的印记,留给后世瞻仰和朝拜,工匠们反倒默默无闻的退隐在一砖一瓦里。再过数代,披上几个或惊悚或动人的故事的光环,锦上添花,不知道是慰藉的是后来人还是逝去的灵魂。也可能只留下了躯壳,供人消遣。
就是这样,站在这片土地,你才会忽然地顿悟,一切的伟大最后都终将沦落为平淡,即便辉煌如吴哥,最后也不过是一堆乱石,然后石头也化为尘土,随着风散落天涯。很容易看清生命之渺小,所以这里适合修行,适合放下名利之心,抛弃物质的诱惑,忘记时间的催促,坦然的面对生老病死,爱恨纠葛。正如我出发时所说的那样,忘记那些关心我却又给我压力的亲人,忘记那些追求我又给我负担的男人,忘记那些陪伴我又占据我的朋友。暂时忘记一切我一生都无法抛开的情愫。
那个世界,那么强大,那么震撼,于是,爱一个人或者恨一个人,都不过是梦幻,都很轻飘。
出发前若是问我去柬埔寨最想去哪,并不是ANGKOR WAT。人会为声名所累,其实事物也一样,通过各大画报和广告,ANGKOR WAT早已经抢先一步印入了脑海,因为照片的定格可以选择定在最绚烂的刹那,加之强大的ps技术,实际的场景大多并不能如画般绝美,当一切的体验变成二手的,期待值被自然地放大再放大,最后真实的见到反而会是索然无味的收场。
所以,对于ANGKOR WAT,多是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前往的,结果却出乎意料,我小小的心灵依然还是受到了不小的撞击。
过后回想,总结起来应该是这样一种感觉,日出的小吴哥,不经意的一瞥,就猝不及防的静静绽放,是水中的深蓝,是云中的淡紫,是那样单纯又清朗的水彩。没有雾的缠绕,却身在虚幻的场景里,睡莲伴着倒影,云彩衬着庙宇,我的眼神和我的相机一样无法聚焦。所谓的温柔乡,有大概便是这般不清晰又不浓郁的温润感,而非光芒万丈。日落的小吴哥,在尘世里慢慢的隐退,消逝,抓住光的尾巴,在石柱之间投下最后一丝温柔的金黄,寂寞的守护者坐在窗台,不忍离去,又有无法驻留的无奈,感慨万千而滴下晶莹的泪水,落在干涸的地上,似乎给那种热度留下一个无法抹去的伤痕。神灵活现的雕像们仿佛在等待着沉寂,蓄势待发的准备在深夜里复活,演绎出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
我们这些嘈杂的游客,从不属于那里,侵入而无法占据,只是路过而已。对于凌晨四点,在黑暗中摸索到ANGKOR WAT等待的人来说,那种美来的太突然。对于在里面迷失了一天的人来说,日落的又太仓促。ANGKOR WAT是莫测的玄妙,如神附身,自在的变化着,斑驳的过往,只留下无声无息的美感。吴哥是一个只能在日出和日落时候去欣赏的地方,吸收了自然界的灵动的光彩后,才能领略到最好的时光。不然过曝的底片上只有毫无情绪的影像。
相对于崩密列的宁静,这里有很多很多的人,一批接着一批的涌入,就像一个超级市场,要得到的清净需要一定的定力,所以停留也许并不适合,看他一眼就好,一眼就足已醉生梦死。
这几日,忙碌,低潮,再回味,更觉当初的好。生活之无限纷扰,想继续唯有坦然承受。乐观点想,至少有记忆,偶尔想想可得一两丝甜意,假装那一刻获得了自由。
日出部分:
通往小吴哥的石板路。
还沉在黑暗里,只有浅浅的光。
越来越亮的日光。
温柔的倒影。
由蓝变紫,是瞬间的转换。
一群鸟儿飞过塔尖。
谁是谁的守护神,谁又是谁的背景。
炽热的光,柱廊很生动。
佛,光,佛光,也许吧。
小吴哥的尖顶。
那是彩虹么,当初却未曾注意。算是回来后的小惊喜。
终于出来个人,整个人都是水肿的,但是很快乐。
日落部分:
开始变得温柔的石板路。我们再次踏上时,感觉很奇妙。
精美的雕刻,小吴哥里有最完整的。
小仙女Apsara,天生的舞者,花开花败,都在手起手落时。
吴哥里的小和尚。
乘坐热气球看小吴哥是另一种不错的方式。
待回望时,月亮已经悄悄爬上了天空。
护城河的落日。
两天早起,去看吴哥的日出,一天晚归,去看吴哥的落日,都不能算完满,但也足够了,吴哥正在慢慢的消亡,也许,再过几十年,就只能存在于画面里。远涉重洋,要的不过是体味这最后的生命形态而已。愿所有对于吴哥有向往的人都可以去看一看那神人共处的世界,哪怕只是匆匆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