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凝滞,醉在吴哥(二)——崩密列

标签:
hana花的绽放日志吴哥崩密列阳光游记杂谈 |
分类: 旅游 |
回来后常常在想,柬埔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那里似乎充满了矛盾,帝国昔日的辉煌难掩的是如今的贫弱,往来嘈杂的人潮不断冲击着原本的宁静,灯红酒绿的暹粒市区让人有身在大都市的错觉,宽容的神像又以为是得到了接近天堂的光,纠缠要钱的小孩既恼人又忍不住的泛滥同情。而所有的一切都浓缩在了大大小小的庙宇里,于是,来这里的人,消耗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奔走其间,不厌其烦的想看看清楚那微笑背后的真实。我也一样,也会把大部分篇幅用在写庙宇上。
我想,吴哥之所以神秘,大概是因为它的变幻不定吧。看起来似乎都是相似的寺庙,却又各自独特。而即便是同一座庙宇,只要时间不同,心情不同,你去看它,那感受的差别也巨大的。所以,任凭你走过千遍万遍,吴哥一样是让你看不明白的。
想先说的是崩密列,一个未曾到过吴哥的不大可能听说的庙宇,一个即便是到过吴哥的人也可能错失的庙宇。它并不精美,崩塌的也很严重,而却是我此行最不能忘却的地方。可能因为是第一眼得见,于是对于那种经历苦难战乱后,空留下断壁残垣的恢弘场面,顿时便记忆深刻了吧。
当天,凌晨三点就起床,迷迷糊糊的赶飞机,昏昏沉沉的到达了暹粒的酒店,恨不得马上在柔软的床上倒头就睡,无奈太早还无法check in,无事可做便提议去了远在70公里外的崩密列,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有些难以忍受,路上买了个竹筒饭慰劳空空如也的胃,倒也香甜。不过后来的一切体验,都算是对我疲劳奔波的最好回馈了。一到那里,我就忽然的清醒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这里并没有什么值得欣赏之处,因为它已经完全陷落在荒野中了。在里面根本无法正常的步行,所谓的游览其实是在乱石碓里攀爬而已,需要手脚并用,也不能排除石块之间不够缜密,人踩踏之后倒塌的危险。我们进去后找到了里面的管理员,他带着我们将寺庙完完整整的爬了一圈,我们给了他两美金作为感谢。
一个多小时爬出来后,我独自一人又进去了,因为意犹未尽,其实那时候双脚都在颤抖了,朋友已经完全不想动了。人就是这样,越执着就越能忘记身体的局限。这里比不上女王宫的精致,比不上小吴哥的著名,比不上巴戎寺的震撼,但我对于它的的喜欢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太远,只有很少的人来,所以成全了我的清静。可以上上下下,寻找失落在角落里石块上秘密,做个充满好奇的孩子。如果大汗淋漓,坐在榕树的的枝干上荡秋千,清风拂面,享受独占的快乐。唯一的遗憾,也许就是为了赶上浮村的日落而未能呆呆的坐上一日。
如同吴哥所有的庙宇一样,日光才是这些残迹的生命之源。忽明忽灭的阳光,通过繁茂树木的删选,温存地落在寺庙悍然沉睡的身躯上,那些粗糙坚硬的石块,欣然地焕发出金色的光芒,仿佛被灌注了灵魂一样,就着那些无法确定来处的鸟鸣声,跳起了迎接来人的舞蹈。于是,那些密布的蛛网,那些堆积的黄叶,那些纠缠的树枝,那些模糊地雕刻,都刹那的鲜活起来。蔓延着的始终是那种淡淡的喜悦。这一刻,我才觉得,也许伟大的自然并没有夺去人为的所有,而只是赋予了它另外的神采。这一刻,我再也不觉得破坏带着凄凉之感,而更多的是生出了眷恋之情。
影像不能代表崩密列的内在,只能证明它存在而已。也或许,在你眼里的是另一番景致。
如同乱石堆,精美的蛇像也随意的散落。
曾经的柱廊,如今面目全非。
有静谧感,于是我喜欢。
冰冷的石块与鲜活的生命,这是矛盾还是映衬?
只有那些小小的洞眼,证明他们曾经一起共建过辉煌。
一个又一个的庭院,是很好的休息之所,找一平坦之石,背靠小仙女像,于是和历史对话。
雨水冲刷,模糊了过往,那里,描绘的是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国王和王后也难改命运,只是众多乱石中的一块。
最终陪伴他们的不知是兔子还是羊?
拍了很多的石柱,最美的在黄昏里的小吴哥。看遍他们各种的姿态。
带我们游览的管理员,四十来岁的样子,健步如飞,而我们却像个肢体不协调的残障人士。
在这个后院,我看见了很多很多淡黄色的蝴蝶在阳光里翩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