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only—《爱有来生》和《爱再来一次》

标签:
hana花的绽放日志伊恩爱有来生爱再来一次if曼莎杂谈 |
分类: 影像 |
我对于假设式的电影有种进退两难的情绪。一方面,假设式的情节一般都逃脱不了往事重回和来生再续的两种模式,因此缺乏新意,这也必然导致了电影的悲剧主调。另一方面,人总是有侥幸心理,总想看看每个人对于再一次机会的处理方式是否会不一样。因此,看了后悔,不看又惦记,颇为纠结。
最近接连看了两部此类题材的电影,一部中国的《爱有来生》,一部国外的《爱再来一次》,讲述的都是百转千回的爱情故事,都是关于死亡和重生,到最后,或多或少,都能赚些眼泪。
对于《爱有来生》的情节我并不欣赏,生前因为仇恨互相折磨,死后空留灵魂在树下等待,表现一腔痴情的方式像极了中国人由来已久的隐忍情怀。该爱的时候不敢爱,早就该知道,即便是再度相见,也不过是情深缘浅,相对无言,那么何必又要执拗地出现在爱人幸福的今生里呢。这让我想起贞节牌坊,定是需要一种手段来“表彰”此类硬撑着的精神,苦等几十年,怎么能不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呢。这样的爱,说到底,是否有点造作呢?于是,我只记得那株巨大的银杏,以及阿九重复无数次的台词: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吧。
《爱再来一次》里的感情似乎更加真实些。一路看来,也觉得比较自然而然。只不过,我始终觉得人是有劣根性的,如果可以重来,如果可以再次选择,我们依旧还是会带着侥幸的心情走着一如当初的路。因为在内心深处,我们早已经将一切排好了位,一瞬间的犹豫,就已经代表着放弃了。或许只有死亡之类的教训,一刹那的剥夺才会让我们痛的深刻。电影里的伊恩是幸运的,可以马上重新选择爱的形式。而我们,却必须为曾经的鲁莽买单。只是,痛定思痛后,是不是依然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呢?
看他们开始相处的那段我经常会笑,珊曼莎会像个小女孩似的勾引伊恩,而伊恩却把这种调情视而不见,所以,一个小细节就可以知道珊曼莎是爱情中注定爱的更多的那一方。伊恩是标准的男人,兼具粗心大意和不解风情的双重特质。事业永远为先,感情必须退后,所以不奇怪,他会忘记珊曼莎的毕业演奏,忽略珊曼莎的内心感受。他勉强自己必须有英雄般的伟岸形象,所以隐藏过去,对于伤痛绝口不提,示弱只是属于娘们的玩意。他在外拼搏,有意无意的就认为女朋友应该迁就他的节奏,女主内,男主外这是理所应该,而珊曼莎本身的理想又算得上什么。诸多事件的累积,让他们走到了感情破裂的边缘,若不是那场车祸,伊恩是永远不会明白珊曼莎口中所说的“爱”。也许该感谢那场车祸拯救了爱情,若是平常,两人定是无果而终,分手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珊曼莎死后,伊恩抱着她的日记,身体扭曲的蜷缩在床上,那一刻,我才能感受到他日渐麻木心中的痛楚。爱有多深,便有多疼。回想起以前某位阿姨,也是因为车祸而突然身亡,到达灵堂的时候,只看见他的伴侣瘫倒在躺椅上,泪流满面,因为食难下咽,所以双手都挂着点滴,没有一句言语。那种无力感,因为曾经亲眼目睹,所以非常真切。夜晚11点,坐在书桌前的我,忽然也觉得有些冷。
现实没有任意门,伊恩却有回头路。可想而知,伊恩面对已经发生过一遍的事情定是做了不一样的诠释,否则影片也就丧失了意义。很多事情都变得不一样。因为害怕失去,会主动的寻找珊曼莎。因为感情的稠密,会主动的倾诉他的过去。因为看过她的日记,会鼓励她唱出了内心的歌。因为预见到车祸的发生,会深情地表白,义无反顾的保护着她,替代她死去。
珊曼莎活了下来,清澈的眼眸,真挚的歌声,偶尔的笑意,也许不应该是失落,反而该活得更坚强,至少她曾经被深深爱过。
如果?这个词汇太诱人,也太绝望……
看的更多也不过是要更加坚决的告诉自己没有如果。不然只会让自己迷失在如果的幻觉里。
套用一句很俗却很实在的话:如果爱,请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