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茶

(2009-10-03 19:47:05)
标签:

hana

花的绽放日志

绿茶

普洱

秋意

生活

清甜

杂谈

分类: 生活

秋茶

 

国庆这几日,赋闲在家,觉得日子很是安稳,加上天气好,凉意万千,流水轻缓,花木未衰,泥土因为微重的湿度而变得气息很浓郁。这时节看起来不似冬的萧索,又不似春的太满,对了我的胃口。因为没有忙碌,在家便只有二事,一是看书,二是喝茶。算是成全了一种淡薄的心境。

 

以前比较喜欢看的都是些外国的名著之类的,这几日却爱上了中国式文人骨子里的淡定和超脱。在这样的秋日,朴素的文字格调,搭配上一壶普洱,自然是极好的。一本何兆武的《上学记》,一日便看完,到最后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另一本是周作人的散文集《生活的况味》,也爱不释手。虽然前者对于政治是反感无比,后者却有些叛国的投身于政治,但这些立场并不影响他们追求万事万物美好一面的情怀,自然,更加不能影响我欣赏他们文字的热情。

 

总是一早起床便沏上一杯普洱。对于茶,父亲很喜爱。他不像大多数男人一样,对于酒几乎丝毫不进。走的也是清净雅的路线,平生有三大嗜好,一爱石头,二怜花草,三便是茶了。尽管他也爱打麻将,但我始终觉得父亲是个有性情的人,大俗大雅,人都是混合体。虽然我未必真的能懂茶,但因借了父亲的光,手边可及的几乎都是中等以上的好茶。

 

我爱普洱胜过绿茶。普洱温润,有一种时光的沉淀感,因此入口也有淡淡的陈旧味,类似诸如年代久远的樟木箱和棉布衣裤之类的,我对于呼吸那种气味很上瘾,经常喜欢打开母亲陪嫁而来的箱子闻闻。绿茶虽也清雅,却很容易生涩,涩比不得苦,不能化成日后的甘甜,而且我总觉得绿茶不能存留口齿间的滋味。最明白的形容也许就是普洱是老人,成稳绵长,绿茶是少年,青涩直白。不过不同人对于茶的喜爱不一,母亲就只爱绿茶,说普洱看起来像一把烂梅干菜,茶水也是怪怪的灰尘味,颇为打击我的迷恋感。

 

秋茶

 

秋茶

 

真正安静的品茶是一种奢侈的享受。首先定要配合的是环境和心境。还有就是真正的品茶也是有讲究的,看书上说一杯茶应分三口喝。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闻茶香,第三口才可以慢慢啜饮。这让我想到红楼梦里的一幕,刘姥姥吃茶是牛饮,所以尝不出好处来。而妙玉却以珍藏了五年的梅花上的雪水来泡好茶,可见其对于茶的讲究。当然,对于终日劳作以求温饱的刘姥姥来说,妙玉的这种做法可能确实是“作”了些。但毕竟也反映出自古及今文人们对于茶之清雅意境的追求。

 

把品茶上升到心灵的高度,对于我来说是很不可能做到的。因为没有经过岁月洗刷,难知生活还原后真切的美,只求茶易入口,化出几许清甜,便觉一切有了滋味。偶闻之,味似旧友,填补寂寥。我爱茶,就像我爱酒一样,都是为了暂时缓和情绪,忘却一些烦心之事。只不过,酒入愁肠化作的是相思泪,免不了痛哭一场,伤神的很。茶则不同,饮之便能心静,若是能再伴上几首小曲,自然是飘飘然的很。我最喜欢的是独自饮茶,或者至多二人,要有共同的涵养,才能捧茶入定,转化成一种强烈的气场。人多便口杂,三五好友在一起难免喜欢絮叨,最后沦落为市井的胡吹瞎侃,倒是成就了另一种茶趣。高或是低,茶之味,自在我心。

 

想起电影《绿茶》里,赵薇演的吴芳以茶来预测命运,虽然有些另类,却也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一种生活的状态,可以折射出我们心灵的某个角落。人的喜好本身就难说得清楚,是一种直觉。就像我某位友人喜欢用手写体的好坏来判断人品一样,若是歪斜,定不是正人君子。现在人本身都在依靠电脑这种高科技,要写的一手好字的,真是不多。虽然这标准未免偏执了些。但字和茶,都代表了人的一种追求,在忙忙碌碌之中,能潜心坐下来写一纸好字,读一本好书,喝一杯好茶的人,定是善待内心的人,可以无所成就,但至少自得其乐。

 

我写不出茶之美感,通篇写的只是牢骚。倒不如引一段周作人的小文结尾,以体味其真情趣:“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个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

 

大师级别的人,寥寥数笔,便以茶论了人生了。

 

秋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