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歌剧史上伟大的女中音歌唱家(一)

(2009-08-18 21:38:46)
标签:

杂谈

歌剧

美声艺术

女中音

歌唱家

女中音  

英文:Mezzo-Soprano  

        女中音是一种特殊稀奇的音色,它的音域为g-g2,甚至可达到b2。女中音又可分出较高和较低的两种。较低女中音才被认为是真正的女中音,音色则接近女低音,在美声唱法最注重的宽、厚、亮的音色质地中,女中音更注重的是宽和厚。由于女中音通常饰演的都不是什么正派的女性:放荡的卡门,欺世盗名的达丽拉,勾引良家子弟的维纳斯(《汤豪舍》)等,她们又常常会搞出很多紧张的情节来,因此女中音的音色又带有戏剧性的色彩。   

        由于角色有限,而且这一音区较接近语音,难以形成鲜明的特色。换言之,如果没有剧情的需要,这种真正的女中音是难以得到发挥的,所以真正优秀的女中音相当稀少。比较著名的女中音角色是: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大地之母艾尔达和圣桑的歌剧《桑松与达丽拉》(1872)。圣桑一生作了13出歌剧,《桑松与达丽拉》是以女中音为主角罕见的歌剧之一,也是圣桑的代表作。桑松的故事记载于旧约圣经,取古代以色列人的英雄桑松为题材。故事叙述了以色列的老百姓遭受腓力斯人的蹂躏和压迫,英雄参孙号召民众反抗。腓力斯人以妖艳的女祭司达丽拉色诱,妖女达丽拉探明桑松之所以拥有神力,是由于上帝耶和华赐给他的长发,于是趁其熟睡时把他的长发剃光,就这样桑松做了腓力斯人的俘虏。他们剜去参孙的双眼,每日劳役。桑松求告上帝耶和华并又一次得到了神力的帮助,推倒神殿大柱,三千徘力斯人与他同归于尽。

 

孔奇塔·苏贝尔维亚(Conchita Supervia)
http://www.cs.princeton.edu/~san/supervia2.jpg
孔奇塔·苏贝尔维亚(Conchita Supervia,1895-1936),西班牙的女中音,曾于1934年在高蒙公司拍摄的影片《平静的歌》中,演唱《绣花女》中梁赛塔的一段唱“当我走在大街上”(Quando men vo)。

 

格拉迪斯·斯沃索特(Gladys Swarthout)

格拉迪斯·斯沃索特(Gladys Swarthout,1900-1969),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女中音。


艾碧·丝蒂葛娜妮(Ebe Stignani)
http://www.cantabile-subito.de/Mezzo-Sopranos/Stignani__Ebe/stignani.jpg
艾碧·丝蒂葛娜妮(Ebe Stignani,1904-1974),意大利女中音歌唱家,1904年7月10日生于那不勒斯,1974年10月5日卒于伊莫拉。1925年首演于那不勒斯圣卡洛剧院(扮演阿姆娜丽丝,注定会成为她扮演最著名的角色之一),1925年-1936年在米兰斯卡拉剧院,她在那里扮演的著名角色有:阿佐钦娜、阿姆娜丽丝、阿达尔吉萨与埃博利,1937年在科文特花园剧院首演(扮演阿姆娜丽丝),一直到1957年她间断地在那里演出,1938年在美国首演于旧金山扮演桑图扎(《乡村骑士》)。后又于1948年再到这里演同一角色外又演奎克利夫(《法尔斯塔夫》),她的歌喉既典雅又富于戏剧性,适于表现贵族的情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灌制的78转速唱片中,可以听到她最丰满的歌声。


朱丽叶塔·西米奥纳多(Giulietta Simionato)
http://www.cs.princeton.edu/~san/simionato15.jpg
朱丽叶塔·西米奥纳多(Giulietta Simionato,1910-),意大利女中音。1933年在佛罗伦萨的美声唱法比赛中获头奖。获奖后几年中,继续潜心学习声乐。她参加了1939-1940年斯卡拉歌剧院演出季的演出,1948年她被托斯卡尼尼选中,出演博伊托的歌剧《尼禄》。1953年,她在伦敦与卡拉斯同台演出,1953年,在旧金山作了她美国之行的首演,后定期在芝加哥歌剧院演唱。1954年,她演唱贝里尼《凯普莱特与蒙泰古》获得成功,使这部很少演出的作品得以复活。1963年,她与男高音莫纳科赴日本演唱《游吟诗人》,被认为是当代最高水平的演唱。在西米奥纳多崛起的年代,所谓的花腔次女高音仍是相当罕见的类型,而她便是绝佳的典范,有着温厚柔润的声音,甚至亦可唱到女高音音域。西米奥纳多作为花腔女中音歌唱家,声部虽在较低声区,却仍具神奇的魅力,她的仪态雍荣华贵,演唱时充满激情,演技非凡。她的演唱以多尼采蒂的《安娜·波莱娜》、威尔第的《阿伊达》最为拿手。最佳角色:《灰姑娘》中的欣德蕾拉。

 

 

 

斯黛芬丝(Risë Stevens) 
  http://www.cantabile-subito.de/Mezzo-Sopranos/Stevens__Rise/stevens2.jpg
斯黛芬丝(Risë Stevens,1913-)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女中音歌唱家,是那个时代大都会舞台最著名的奥克塔维安和卡门、奥非欧演唱家,而且是一位面容娇好的明星歌唱家,她把奥非欧失去爱妻之后的悲伤情绪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兰奇·特伯姆(Blanche Thebom)
http://www.cs.princeton.edu/~san/thebomgown.jpg
布兰奇·特伯姆(Blanche Thebom,1918-),美国女中音,1918年9月19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1941年登台纽约,继续了22年之久,后来执教于旧金山。 

 

 

费多拉·巴比耶利(Fedora Barbieri)

http://www.cs.princeton.edu/~san/barbieri3.jpg

费多拉·巴比耶利(Fedora Barbieri,1920-2003),上世纪4O到5O年代享誉全球的意大利女中音。

雷吉纳·雷斯尼克(Regina Resnik)
http://www.cs.princeton.edu/~san/resnik2.jpg
雷吉纳·雷斯尼克(Regina Resnik,1922-) 美国女中音歌唱家,1922年8月30日生于纽约。

克丽斯塔•路德维希 (Christa Ludwig) 
http://www.cantabile-subito.de/Mezzo-Sopranos/Ludwig__Christa/ludwigportrait.jpg
克丽斯塔•路德维希 (Christa Ludwig,1924-),德国女中音歌唱家。1924年3月16日出生于德国柏林,父母都是维也纳国民歌剧院的歌手。露德薇希由母亲启蒙学习声乐,1946年首次在德国法兰克福演出小约翰‧史特劳斯《蝙蝠》。已于1994年退出舞台。她是德国艺术歌曲、马勒声乐套曲和威尔第<安魂曲>的著名诠释者。

 

莉塔•戈尔(Rita Gorr)
http://www.operaactual.com/pics_contenido/noticias/0000010.jpg
莉塔•戈尔(Rita Gorr,1926-),比利时女中音歌唱家。

 

罗莎琳德·伊莱亚斯等(Rosalind Elias)

罗莎琳德·伊莱亚斯等(Rosalind Elias,1931-),美国女中音歌唱家,1931年3月13日生于,麻州的lowell,就读于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后前往意大利在罗马进行学术研究,1959年获格莱美奖,长期在大都会歌剧院担纲角色。

雪莉·薇瑞特(Shirley Verrett)

雪莉·薇瑞特(Shirley Verrett,1931-),美国黑人女中音歌唱家,1931年5月31日出生于新奥尔良。一度改唱女高音,最终又回归女中音

 

詹妮特·蓓克(Dame Janet Baker)
http://www.bach-cantatas.com/Pic-Bio/Baker-Janet-11.jpg
詹妮特·蓓克(Dame Janet Baker,1933-),英国女中音歌唱家,1933年8月21日生于英国南约克郡唐人街,曾从伊赛普、圣·克勒和洛蒂·雷曼学习声乐。蓓克的演唱高度重视词意曲情的诠释表达,嗓音优美,表情细致,吐字清晰。在她的职业生涯,前后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被认为是一个优秀的歌唱演员。1959年获皇家音乐学院皇后奖。1965年成功地扮演了《狄东与伊尼阿斯》中的狄东,正式开始其歌唱生涯。后往返演出于英美各地及其他国家,是艺术歌曲和清唱剧演唱家,也曾在一些歌剧中任主角。1977年英国女王授予英国皇家妇女大绶勋章。

 

 

玛莉莲•霍恩(Marilyn Horne) 
http://www.bach-cantatas.com/Pic-Bio/Horne-Marilyn-9%5BCarmen-1972%5D.jpg
玛莉莲•霍恩(Marilyn Horne,1934-),美国女中音歌唱家,1934年1月16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拉福,幼年随父学声乐,后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师从保罗·维幼德,曾经参加雷曼(Lotte Lehmann)的大师班。早年在洛杉矶开始演唱活动,1956年参加威尼斯音乐节后,去欧洲各地演出四年。1960年以《沃采克》中的玛丽一角首演于旧金山。后又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再次演出此剧。曾两次在伯恩斯坦指挥下演出威尔第的《安魂曲》。 

1969年及1970年,先后在斯卡拉和大都会歌剧院舞台演出斯特拉文斯基、罗西尼等人的歌剧,引起歌剧界的轰动。她的嗓音很美,具有非常宽广的音域和罕见的灵活性,是当代名列前茅的全能女中音。卡门、罗西娜、阿达尔基莎、奥菲欧等是她最拿手的角色。灌有《一个黄金时代的回忆》、《玛丽琳.霍恩的礼物》等唱片。

 

 柯索托(Fiorenza Cossotto) 

柯索托(Fiorenza Cossotto,1935-),意大利女中音。早年在托利诺音乐学院学习,其声乐指导老师是康波加利亚尼,康波加利亚尼也是弗蕾妮与帕瓦罗蒂的老师。柯索托一开始在斯卡拉歌剧担任多年的替补角色。1956年,柯索托在斯卡拉剧院正式登台,演唱《卡麦尔派修女的对话》中的玛泰德,第二年应邀在牛津音乐节演唱多尼采蒂的《安娜·波蕾娜》而一举成名。1960年在维罗纳饰演威尔第《阿伊达》中的阿慕诺丽丝,是柯索托成为世界级歌唱家的标志。西米奥纳托引退之后,柯索托作为她的继承人,继承了她的全部剧目,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的头牌女中音。她有宽广的音域,高贵而端庄的音质,丰富的戏剧性,以及具有对声音巧妙的控制能力。柯索托最出色的是在威尔第作品中充满戏剧性的女中音角色的表演。最佳角色是《阿依达》中的安奈妮丝。 

 

泰蕾莎·贝尔冈萨(Teresa Berganza)
http://www.salzburgo-ac.com/artistas/tb.jpg
泰蕾莎·贝尔冈萨(Teresa Berganza,1935-),西班牙著名花腔女中音歌唱家,世界次女高音的代表人物,1935年3月16日生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在马德里音乐院学习钢琴,同时作为第二专业师从E·舒曼的一个学生L·罗德琳格兹·阿拉冈(Lola Rodrigues Aragon)学习声乐,1954年在音乐学院声乐比赛中获一等奖,次年又在马德里举行首场音乐会


格蕾斯·班布丽(Grace Bumbry)
http://students.washington.edu/zphib/gbumbry.jpg
格蕾斯·班布丽(Grace Bumbry,1937-),美国黑人女中音歌唱家,1937年1月4日出生于美国圣路易,在圣塔芭芭拉跟随女高音雷曼(Lotte Lehmann)学习,1955年到58年在巴黎求学,1960年在巴黎以威尔第《阿伊达》首次登台演出。

 最初,班布丽职业生涯是一个女中音,但后来扩大了她的演奏曲目,包括许多戏剧女高音的角色。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她认为自己是一个女高音,但在90年代,当她的职业生涯接近其晚年,她常回女中音的角色。

班布丽的演唱风格以嗓音宽厚有力、富于艺术感染力见称。她的声音拥有黑人的独特色彩,还有震撼人心的激情,同时她也是一位可以唱至女高音音域的杰出女中音。青年时期的班布丽风华正茂,她还拥有相当不错的敏捷性和美声唱法技术。

摘自http://q.sohu.com/forum/20/topic/40886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