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科学家说人和黑猩猩的DNA 99%相同,所以证明人是从黑猩猩进化而来的。99%,这么精密的相似度,还有什么可怀疑呢?
人和黑猩猩基因组的相似度99%是个伪命题,因为当时只测了部分基因,而且只选了能比对的部分,早就受到质疑(网文节选)
人和香焦的DNA相似度为50%,是否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进化,香蕉也能进化成人?
小猫咪,狮子,老虎的DNA相似度为95%,它们怎么一代代繁衍还是小猫咪,狮子,老虎,而没有进化成猫虎,狮虎,狮猫,或者进化成新的物种?
请首先反思:不管是新闻媒体,还是政界科学界,他们的宣传角度肯定是建立在他们的人生观上的。虽然科学并没有偏见,但科学家是有偏见的,当科学家完全相信进化论,他们的假设首先是建立在进化论世界观上的。
以下全部为网文转载。任何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在科学里耐心学习,寻找答案。
最初宣称1% DNA差异的论点可追溯到1975年2。多年后人类与黑猩猩DNA碱基对的直接比对才成为可能,人类DNA第一份图谱直到2001年才发布,而黑猩猩的DNA图谱则在2005年发布。1975年的DNA数据来自对一小段人类与黑猩猩的DNA的粗糙对比,而且这段用于对比的DNA在相似性上是经过预先筛选的。研究者通过将黑猩猩与人类的DNA杂交,确定两者中能有多少可以互补拼合到一起。
人类基因组大概含有30亿对碱基。如果1%的差异是正确的,就意味着有3000万个碱基不同的,如果把这3000万个碱基排列打印出来,就会印成10本圣经大小的书,这数量是最简单细菌的DNA的50倍3。事实上这已经是非常大的差别,即使从最乐观的角度去考虑,这种差别也远不能通过进化的方式达成,即便允许有数百万年的时间。
人类和黑猩猩DNA序列公布后,研究者便可以对其两者序列进行对比。但这种对比存在问题。黑猩猩的基因组并非凭空建构。首先要对小片段的黑猩猩DNA进行测序,换句话说,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采用化学方法对“碱基”的顺序进行定位。之后,科研人员将这些“碱基” 片段与人类基因组对齐,排列在他们认为合理的相应位置(使用计算机进行对比并设置分段)。然后将人类基因组删去,就做成了一个所谓的黑猩猩基因组,这就使人类和黑猩猩看起来是来自一个共同的进化系谱,同时也虚构一个并非真实的杂种DNA序列。通过这种进化假设构建出来的黑猩猩基因组,会比其真实的基因组更接近于人类的基因组。尽管通过这种有进化论偏向性的比对方式,人类与黑猩猩基因之间的实际差异也远远大于1%。
在2007年,《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人类与黑猩猩DNA相似度的文章,题为:《相对差异:1%的迷思》2。文章作者乔恩·科恩(Jon Cohen)质疑了沿用1%之说的合理性,他引用黑猩猩序列初稿公布之后的的对比结果,表明人和黑猩猩基因大概有5%差异。然而1%差异的谬论在2012年继续出现在该杂志上。
为了说明其错误之处,杰费里·汤姆金斯博士(Jeffrey Tomkins)和杰里·贝尔格博士(Jerry Bergman),在2012年就人类与黑猩猩DNA对比这个课题,回顾了那些已出版的文献5。当他们把所有DNA数据都作为考察对象,而不仅仅针对那些预先筛选好的DNA部分片段进行研究后,他们发现:“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的相似度不会高于87%,甚至不会高于81%。”
换句话说,人类与黑猩猩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很可能超过19%。事实上,汤姆金斯博士做了全面的对比,发现其差异程度高达30%左右6。同时,只存在于雄性中的Y染色体差别极大,跟进化论者所预计的情况完全相反7。
将两种复杂的基因组进行比较是相当困难的。人们必须对DNA各个部分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差异类型的作用提出假设。例如,黑猩猩DNA中没有的,但出现在人类基因组的部分,应该如何处理?反过来也是一样,人类DNA中没有的,却出现在黑猩猩基因组上的部分,又应该如何处理?目前普遍的做法倾向于忽视各自没有的部分,而仅仅去比较两者相似的基因。
目前许多比对仅仅针对那些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蛋白编码基因仅占DNA总长度的1.2%,不同物种间共有的许多蛋白编码基因的确非常相似8),这种对比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认为不编码蛋白质的DNA并不重要,甚至认为是垃圾DNA。但是,这种观点已经不再成立。几乎所有的DNA都可能有其作用,这点也再次与进化论者所期待的不符9。但是即使“垃圾DNA ”没有任何作用,它们的差异也远大于能蛋白编码DNA的差异,所以在评估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差异时,一定要将它算在里面。我们与黑猩猩并非99%相同,完全没有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