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歌曲《喀秋莎》的女主人公有原型人物吗?

(2022-09-05 20:53:09)
标签:

俄罗斯

文化

 

 歌曲《喀秋莎》的女主人公有原型人物吗?

                                               在海参崴的喀秋莎纪念碑

 

2013年,在俄罗斯远东城市海参崴竖起一座喀秋莎纪念碑,献给作曲家布朗杰尔谱写的歌曲《喀秋莎》中女主人公喀秋莎。这座纪念碑是由海参崴的地方志学家奈莉•米季倡议修建的。纪念碑的修建方案经过一年多的酝酿,最后采取全国竞标方式产生,彼得堡雕塑家康斯坦丁•诺维科夫中标,由克麦罗沃雕塑工厂制作。2013103日,这座纪念碑落成,“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喀秋莎纪念碑的青铜雕像竖立在阿穆尔河弯的峻峭岸上的街心花园里,喀秋莎亭亭玉立站在岸边,深情地凝视着远方,微风吹起她扎在脑后的发辫,胸前佩戴着一枚红星勋章,她还把几封三角信 [1] 捂在胸前,诚如歌中唱到“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这尊雕像象征着俄罗斯少女对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的期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众所周知,《喀秋莎》一歌是作曲家布朗杰尔在1938年创作的。19381127日,这首歌第一次在莫斯科工会圆柱大厅响起,由歌唱家瓦莲京娜•巴季舍娃演唱。之后,《喀秋莎》这首歌传遍了苏联大地。不仅如此,在作曲家布朗杰尔的故乡切尔尼科夫州的格洛托夫卡竖起一座喀秋莎的纪念碑,还开辟了喀秋莎纪念馆。在纪念馆里保存着一位名叫喀秋莎的俄罗斯姑娘上衣,她在卫国战争期间被德国人抓去了。在走向刑场的时候,她唱起了“正当礼花开遍了天涯,河上升起了柔曼的轻纱……”此外,在伊萨科夫斯基的故乡斯摩棱斯克州乌格拉区的乌格拉河畔上也有一座《喀秋莎》纪念馆。可见,歌曲《喀秋莎》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它已经成为一种俄罗斯文化现象。

据这首歌的词作者伊萨科夫斯基的回忆,歌曲《喀秋莎》问世后一年便传到了国外,19399月,处在波兰人统治下的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西部的居民,唱着《喀秋莎》到街头欢迎解放他们的苏军将士。在卫国战争期间,法国和意大利的抵抗运动战士们学会了唱《喀秋莎》……如今,《喀秋莎》传到世界五大洲的许多国家,成为俄罗斯文化的一张名片。这首歌的传播和普及的深度和广度,是作曲家布朗杰尔和词作者伊萨科夫斯基始料未及的。《喀秋莎》之所以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是因为它歌唱忠贞不渝的爱情,这种超越时空的美德为全人类所共有,很容易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产生共鸣。

歌曲《喀秋莎》的女主人公有原型人物吗?
                在作曲家布朗杰尔的故乡切尔尼科夫州的格洛托夫卡竖起一座喀秋莎的纪念碑
歌曲《喀秋莎》的女主人公有原型人物吗?

歌曲《喀秋莎》的女主人公有原型人物吗?
                        在作曲家布朗杰尔的故乡切尔尼科夫州的格洛托夫卡的喀秋莎纪念馆

在苏联以及俄罗斯,从《喀秋莎》一歌诞生起,就传言歌曲中的喀秋莎确有其人,于是开始了一场寻找喀秋莎的“历程”。结果,“找到了”歌曲女主人公的许多原型人物,有人说她是列宁格勒的女中学生叶卡捷琳娜·米海伊洛娃;也有人认为她是斯摩棱斯克州的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娃;还有人指出她是词作者伊萨科夫斯基的小学老师叶卡捷琳娜·葛兰斯卡娅;而地方志学家奈莉说她是海参崴的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娃……各种传说纷纷而至,各有各的出处、解释和论证。

2013年,在海参崴竖立的喀秋莎纪念碑,似乎是在“落实”地方志学家奈莉考证的结果。

1938629日,在海参崴的哈桑湖一带因领土争端爆发了苏日之间的武装冲突,哈桑战役开始。喀秋莎作为边防军官的妻子与其他的军官妻子们组建了野战医院并昼夜值班,清洗绷带、做饭、护理伤员、替伤兵给他们的亲人写信,为苏军在哈桑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38926日,在《真理报》上刊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的命令,嘉奖哈桑战役的有功人员:“边防军少校的妻子,叶卡捷琳娜(喀秋莎)•尼古拉耶夫娜•阿列克谢耶娃因作战勇敢和英雄主义,被授予红星勋章”。她是第一批在苏联获得红星勋章的女性之一。

当年,作曲家布朗杰尔和诗人伊萨科夫斯基专门去到远东城市海参崴,访问了参加哈桑战役的苏军战士们,见到了喀秋莎•阿列克谢耶娃。令布朗杰尔吃惊的是,他认识这位喀秋莎,因为他们曾同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后来喀秋莎嫁给一位边防军大尉。在这次见面后,作曲家和诗人产生了创作欲望,要创作一首歌曲,来歌颂这位边防军战士的妻子,一位忠贞爱情、勇敢作战的俄罗斯姑娘。这首歌就是传遍俄罗斯大地的《喀秋莎》。

歌曲《喀秋莎》的女主人公有原型人物吗?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阿列克谢耶娃1911年出生在海参崴的一个钟表匠家庭。少女时代她名叫卡佳•菲里波娃。她天生丽质,歌声美妙动听。中学毕业后她去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结识了布朗杰尔和伊萨科夫斯基。她在列宁格勒认识了来自海参崴的边防军战士阿列克谢耶夫。喀秋莎与边防军大尉亚历山大•阿列克谢耶夫在冰场上相识。当时喀秋莎在冰场上摔了一跤,阿列克谢耶夫见状后赶来救护并把她送到医院治疗。喀秋莎摔坏了手腕,从此只好告别从事音乐专业的梦想。然而,这一跤让她获得了爱情。喀秋莎与阿列克谢耶夫很快就结婚了。婚后,喀秋莎作为军人家属,与丈夫一起回到丈夫的家乡——远东滨海城市海参崴,守卫苏联的东部边疆。

歌曲《喀秋莎》的女主人公有原型人物吗?
                                                        参观喀秋莎雕像纪念碑的人群

卫国战争后,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娃又与丈夫调防到高加索服役。据说,她在第比利斯继续自己的音乐活动,组办音乐会,还在音乐会上演唱《喀秋莎》,但从未透漏自己是歌曲《喀秋莎》的女主人公的原型。她度过了十分充实的后半生,去世后下葬在第比利斯公墓。她的葬礼十分隆重,几乎全城的人前来与她告别……

不过,对《喀秋莎》的原型人物也有另外一些不同的观点:有一种代表性的看法认为伊萨科夫斯基的诗作《喀秋莎》(即《喀秋莎》的歌词)写于1938年初,那时布朗杰尔还不认识伊萨科夫斯基,因此不可能有最初的合作;此外,伊萨科夫斯基在撰写诗作《喀秋莎》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在海参崴有位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再则,哈桑事件是在19388月底爆发的,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娃在9月末才成为全国著名女英雄,那她怎么会是早已成歌的《喀秋莎》的原型人物?!故有人撰文批驳地方志学家奈莉的考证,认为她故意颠倒了歌曲《喀秋莎》的创作与哈桑战役爆发的时间,给海参崴姑娘喀秋莎编造出一个美丽的传说。所以,有关海参崴的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是歌曲《喀秋莎》的原型人物的说法,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杜撰。

歌曲《喀秋莎》的女主人公有原型人物吗?
                                                       “ 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我认为,不管对歌曲《喀秋莎》的原型人物有怎样的传说,在海参崴竖立的这座《喀秋莎》纪念碑是一件大好事,表明许多俄罗斯人喜欢这首歌中的喀秋莎形象。况且,据我所知,在俄罗斯,乃至在全世界为一首歌曲竖立纪念碑的事情还实属罕见,这也是一个创举,值得点赞。



[1]卫国战争期间,三角形信件是苏军将士从前线寄往后方的一种最常见的信函形式。这种信件要折成三角形,信纸就是普通练习本的一页纸,先从右向左折叠,然后再从左向右折叠,剩余的部分再折成三角,像插片一样塞进已叠成的三角内。收信人地址写在已折叠好的三角形信件的表面上。这种信不用信封,故无需用浆糊封口,以便于有关机关的检查。三角形信件是免费的,不需要贴邮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