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列诺夫的名画《基督与女罪人》给我们的启示

http://s1/mw690/614a3a14gx6BmYOide8b0&690
《基督与女罪人》是19世纪俄罗斯画家В.波列诺夫根据《圣经·旧约·约翰福音》的故事情节于1888年创作的一幅油画(尺寸为150x 266公分),现收藏于彼得堡的俄罗斯博物馆。如今,在伊尔库茨克艺术博物馆还藏有一幅同名画作,只是尺寸稍小,这是为什么?原来,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彼得堡购买此画后,只容许把这幅画运到莫斯科展览,之后就只能用该画的小尺寸复制件到各省去巡展。因此,画家С.科罗文不得不在莫斯科郊外的阿波拉姆采沃庄园(С.马蒙托夫的官邸)临摹了这幅画的主要人物和风景,再由В.波列诺夫亲自画了人物的脸。
宗教是波列诺夫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并在他的绘画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4岁的波列诺夫第一次看到伊凡诺夫的巨幅画作《基督来到人间》时,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当时他就产生了日后要创作一幅以福音书为题材、内容恢宏的大型画作。按照画家的构思,这个画作既要以巨大的悲剧力量震撼观众的心灵,又要具有时代的特征和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
在研读了《圣经》之后,波列诺夫把注意力集中到基督身上,他打算创作“基督一生”的题材组画。为此,他和妻子专门去了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了解和研究古犹太人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以便用画作真实地再现犹太人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的历史氛围。《基督和女罪人》是“基督一生”组画的第一幅。这幅画原名叫《你们中间谁没有罪?》。但是这个名字通不过审查,因此改为《基督和女罪人》。此画曾经在彼得堡和莫斯科举办的第15届巡回展览派画家画展上展出,收藏家П.特列季亚科夫本想购买此画,但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捷足先登了。也许,特列季亚科夫发现沙皇有意购买就退避三舍了。
在观看《基督与女罪人》这幅画之前,要先了解一下《约翰福音》中的故事。
有一天,一帮法利赛人把一个犯通奸罪的女人带到基督跟前。他们对基督说:“主啊,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抓的。摩西在律法上告诫我们,这样的妇人要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怎么处置她呢?”这时,女罪人向后退缩着身子,满脸的惊恐,在等待即将到来的惩罚。然而,基督听后一言未发,却弯着腰用指头在沙地上写着什么。那帮法利赛人还在不停地追问他,于是基督站起来,挺直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若没有犯过罪,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罢,他又弯下腰用指头在沙地上写字。那帮人听了基督这番话后,深受良心的谴责,一个个地离开了那个地方,只剩下了基督,还有站在那里的那个女人。这时候,基督站起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妇人说:“主啊,没有。”基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http://s4/mw690/614a3a14gx6BmYNLp0n93&690
故事很简单,但基督在地上写字的细节对理解整个故事和基督有着重要意义。基督为什么要在沙地上写字,他写的是什么?有人说基督在地上写出了那个女罪人的罪孽;有人说基督在地上写了“谴责”二字,也有人说基督寓意地画了一幅画;还有人说基督罗列了所有到场人犯过的罪……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就像谜一样让人去猜不同的谜底。
要理解基督为什么用手指在沙地上写字,还需要了解一点犹太人的习俗。按照犹太人观念,在星期六(神圣休息日)禁止写字,禁止做任何记录。但在这天用手指在沙地上写东西是容许的。因为沙地上写东西是暂时的,刮风或人从上面走过就会把写的字涂掉,不会留下永久的痕迹。因此,星期六在沙地上写字不违反犹太人的观念。http://s12/mw690/614a3a14gx6BmYONpCXeb&690
按照摩西训诫,那位通奸的女人犯了死罪,本应受到严厉的惩罚。但基督没有让人用石头把砸死她,反而让她走掉,放她一条生路。基督违背了摩西的训诫,宽恕了她,因为相信她能够改邪归正,重新做人。基督认为,有些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犯罪也是这样,是可以改正的。就那个女人来说,犯罪是她一时糊涂,暂时失足,是可以改过的,就像把字写在沙地上可以抹掉一样。因此,基督用手指在沙地上写字就具有深刻的寓意,他在图解自己的思想:人的罪孽是可以克服和消除的,需要的是仁爱和宽恕。于是,基督把仁慈和宽恕给了那个女人。知道这点,基督在沙地上写了什么就不怎么重要了。
波列诺夫的这幅画作表现出他对基督的认识。他对基督的认识深受法国作家雷南的《基督一生》一书观点的影响。在雷南的书里,基督被写成一位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基督是位哲学家和伦理宣传家,他反对对人施加酷刑。波列诺夫接受他的观点,因此在画作《基督与女罪人》上,基督被画成一个具有同情和爱心、充满正义感和仁慈心的凡人。
基督对女罪人的宽恕如同父母关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犯了错误或犯了罪,父母感到难受和痛心,但真正的父母不会因此厌弃自己的孩子,不会认为他们不可救药,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相信他们会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父母的关爱、忍耐和等待在某种程度上是灵丹妙药,能帮助失足孩子走上悔过自新之路。
也许,这就是我们从波列诺夫的《基督与女罪人》这幅画中得到的启发。
http://s2/mw690/614a3a14gx6BmYO2EWR71&690
1885年,波列诺夫在波列诺夫庄园自己的画室里再次用炭笔临摹了这幅画(原尺寸),并没有加色彩,因为他认为那已经是一幅完成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