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林著《西方文化概论》、《基督教与西方文化》读书笔记(三)——希伯来文化

(2014-03-15 15:48:01)
标签:

西方文化

犹太教

赵林

分类: 准哲学

第二章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第一节 基督教的早期发展

一、萌芽于希伯来文化土壤的基督教

(一)犹太人的苦难意识与罪孽意识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基督教作为西方社会唯一的和绝对性的宗教信仰,对于塑造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起到了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现代西方社会中的许多典章制度、节庆习俗、礼仪规范、思想信念,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基督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根源,但是基督教本身也有其历史渊源的问题。关于基督教的文化渊源问题,素有“两希”之说。具体而言,希伯来的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与救世福音),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

    希伯来人就是古代的犹太人。“希伯来人”这个词直译为“从河那边过来的人”,因为希伯来人最初是在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时,从东方越过幼发拉底河来到巴勒斯坦这个地方定居的,他们被当时居住在该地的土著迦南人叫做“希伯来人”。

    这些古犹太人来到巴勒斯坦定居之后,很快就沦为受苦受难的不幸民族,这是由它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巴勒斯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它的西南面是埃及,埃及人在公元前3100年就建立了古王国,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它的东北边是两河流域的那些国家,从古巴比伦、亚述,一直到新巴比伦和波斯,一个个强国不断崛起,轮番对犹太人进行统治;在它的西北面是希腊和罗马;还有北方不断侵入的那些野蛮的游牧民族。自从在巴勒斯坦定居以来,犹太人就基本没有过过几天自由独立的日子。

    首先从公元前13世纪开始,埃及的一位法老梅尼普塔就征服了以色列。被征服的犹太人被埃及人掳回埃及去做苦役,沦为奴隶。不久以后(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在犹太人中产生了一位先知和领袖摩西,他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据《出埃及记》记载,上帝曾为他们分开红海,为他们开路,并用红海海水阻拦埃及追兵。之后他们来到西奈山,摩西代表全体犹太人与上帝“雅赫威”定下契约,并向上帝立下了十条诫命,即“摩西十诫”。作为回报,上帝承诺将让亚伯拉罕的子孙即犹太人享受幸福生活,将把他们带到一个“流着奶和蜜”的乐园去。摩西在西奈山上与上帝所立之约即后来基督教中的“旧约”,以区别于耶稣在十字架上背负起全人类的罪而与上帝所定的“新约”。

    根据推算,摩西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12世纪,但是当犹太人回到自己的家园不久,又来了一批新的征服者非利士人。从公元前11世纪末开始,在犹太人部落里出现了三位伟大的王,扫罗、大卫和所罗门。在他们的领导下,犹太人终于摆脱了非利士人的统治,获得了独立,开始建立自己的国家。这成为犹太人历史上最繁盛的一段时期,即“三王统治时期”。但好景不长,随着公元前930年所罗门的去世,统一的犹太王国又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北部的以色列和南部的犹太。两国开始打仗,内部矛盾纷争,每况愈下。与此同时,周围的一些国家强大起来,到了公元前8世纪,两河流域的亚述人来到这里,攻陷了以色列王国的首都,掳走大批以色列人。到了公元前6世纪,又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新巴比伦王国崛起,其第六代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占领了犹太国首都耶路撒冷,摧毁了犹太人的圣殿,把大批犹太人掳到巴比伦。从此,犹太历史就进入了长达几十年之久的“巴比伦之囚”。几十年后,在西亚又有一个新兴的民族开始崛起,这就是波斯。波斯人是从北边来的游牧民族,在西方定居后又开始强大起来,到了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战胜了新巴比伦,取代了新巴比伦对犹太人的统治。在它的统治期间,波斯人出于怀柔政策(居鲁士大帝),释放了一大批犹太人,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去。这些被释放的犹太人于公元前516年重建了圣殿,把犹太教的香火重新点燃起来。于是,犹太人心中又升起了希望。

    一百多年后,波斯开始衰落,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中占领了小亚细亚,也包括巴勒斯坦,于是犹太人又处于亚历山大帝国的管辖之下。亚历山大死后,犹太人处于塞琉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的夹缝中,基本上受塞琉西王朝的统治。公元前165年,犹太人在玛喀比兄弟的领导下终于获得了独立。但是好景不长,很快罗马人又来了。自此,以色列就沦为罗马人的殖民地。公元70年,罗马人将犹太人的圣殿烧毁,把犹太人赶出家园,从此犹太人便散居于世界各地,流离失所。直到1948年,在英国和美国的支持下,犹太人才重新在巴勒斯坦复国,建立以色列国。

    正是由于长期处于外族人的奴役下,犹太人产生了很强的苦难意识。与希腊人相比,两者有着天壤之别。希腊人是一个自由的民族,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爱琴海畔,享受着自由独立的快乐生活,而犹太民族自从进入迦南地区起就开始经历苦难。不同的生活经历使得两个民族的宗教也大不相同。希腊宗教充满了美轮美奂的色彩,而犹太教就带有一种阴郁悲惨的色彩。

    苦难意识虽由外族人造成,但由于长期不能获得解放,久而久之,犹太人就把这种苦难产生的原因转而归咎于自己。犹太人把苦难意识转变为罪孽意识,把苦难的根源更多地不再归咎于敌人的残暴凶狠,而是归咎于自己祖先和族人对上帝的不虔诚,认为自己没有按照摩西订约时的承诺去做,由于犹太人自己未能按照约定办事,所以上帝就不兑现诺言。于是,千百年来的苦难似乎是上帝对犹太民族的一种考验,上帝要磨练犹太人,一直到他们坚定了信心和意志,不再违背十诫和其他律法,上帝才会把他们带到一个幸福的乐园去。

(二)弥赛亚主义与基督教的诞生

    从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之囚”时期开始,在大量被俘虏为奴隶的犹太人中间就产生了这样的预言:上帝将派一位救主降临,他将会给我们带来上帝所承诺的幸福生活。这位救主按照犹太人的说法,叫做弥赛亚。到了公元前5世纪以后,这种传说越来越盛,民间出现了很多以先知自居的人。犹太人对于弥赛亚降临的强烈期望,并没有因为现实中一次次希望的破灭而有所减弱,他们仍然很顽强地相信弥赛亚一定会降临。本雅明说:“正是因为生活中充满了绝望,我们才被赋予了希望。”

    这种关于弥赛亚降临的期盼形成了一种“弥赛亚主义”。就其本质而言,与其说它是一种宗教理想,不如说它表现了一个受苦受难的犹太民族期盼社会解放的理想,这一点不同于后来基督教所钟意的灵魂得救福音。

    按照弥赛亚主义的期盼,弥赛亚一旦降临,他就要复兴犹太人的国,让犹太人过一千年的幸福生活(“千禧年”或“一千至福年”)。然后上帝降临,对世人进行最后的审判,那些曾经奴役过犹太人的作威作福的民族全部都要被上帝抛弃,唯有作为上帝选民的犹太民族得享永福。弥赛亚主义表现了犹太民族的一种强烈的复仇心理,在他们的理念中有一个“弃民”和“选民”之间的严格界限。它关注的问题不是死后会怎样,而是活着时就要怎样,是现世的解放,而不是来世的得救。

    在公元前1世纪基督教产生之前,犹太民族有着一对非常奇妙的相反相成的意识,一方面是一种深沉忏悔的罪孽意识,另一方面则是一种狂妄自大的选民意识。

    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前夕,犹太教中出现了不同的支派,主要有以下几派:第一派是最上层的,就是祭司阶层,即犹太教的专业神职人员,又叫撒都该派。第二派是宗教知识分子,即法利赛人。下层的派别有代表农牧民利益的艾赛尼派,以及一个具有激进革命思想的奋锐党。这些不同派别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和政治主张,对犹太教教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耶稣及基督教正是在这样的状况下诞生。

    耶稣死后,门徒彼得、约翰、保罗等人将福音传播到罗马帝国境内的希腊、埃及等地。

 

二、基督教对犹太教的超越

    基督教跟犹太教的区别在于,首先,基督教接受了律法,但更侧重内在的信仰。其次,基督教加入了与犹太教的效果论针锋相对的动机论道德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基督教已经具有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理论(这一点得益于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它克服了犹太教的此岸性和直观性,成为一种传播彼岸福音的唯灵主义宗教。

    从“末世论”到“救赎说”的发展,是基督教最终摆脱犹太教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世界性宗教的重大标志。具有“选民意识”的社会解放意义的弥赛亚运动被基督教改造为一种普世和超越的灵魂获救的福音,上帝的国从人间被搬到了天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