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消息一出,全中国都很疯狂,高锟这个以前并不为人们所知的科学家就这样被中国的各大网站提及,被大多数中国人挂在嘴边。一时间,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奖的那个时候。本来并不被国人所知道的两个科学家,被我们像英雄一样崇拜着:接踵而置的是无数的宴请,高校讲座的邀请,甚至连杨振宁结个婚都会被媒体炒作地乌烟瘴气!
虽然在举国都沉浸在这种不客观的欣喜状态下泼冷水有点不厚道,但是有些话还是说出来才会舒服!
国人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我们国家的智慧已经被国际社会忘记得差不多了:中国的四大发明曾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为人类带去了无尽的财富,甚至西方列强的侵略也和中国人的发明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用各种方式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誉,不管是奥运会的金牌还是经济上的振新。但是我们惟独在“诺贝尔”这座科学的丰碑上没有任何建树,至今这样的尴尬给国人的内心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我们可能会想,以前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科学在历史上创造了奇迹,怎么到了现在如此发达的新中国反而在世界科学界上没有一席之地了呢?
所以当我们看到黄皮肤,黑眼睛的黄种人时,就会主观的认为是中国人在诺贝尔奖上的突破,就会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但是我们真的不在乎他们的国籍?真的对他们的身份无限的包容?我们的眼里真的可以揉进沙子么?也许能,也许不能,至少我不能!他们的头上总是顶着华裔科学家的帽子,他们只是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我们怎么能对他们的身份熟视无睹呢?
那么我们中国能不能出几个自己的诺贝尔奖得主呢?我的回答是现在还不能!可能你们觉得我危言耸听或者是“吃饱了没事干”,但是总比我们看着别人的成就学阿Q好吧!
“大学的原意是学生组成的团体,想读书研究的人,不论年老年轻,大家组成一个团体,聘请名师来讲授,这就是大学的起源”每次看到这种文字,我就会对那些想要学习知识的人肃然起敬。为自己而学习,为知识而学习甚至是为了兴趣而学习,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说到这里就会讲到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因为正是这样的教育才导致了我们的“诺贝尔荒”。我们太功利了,平心而论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要培养的不是科学家,而是能够赚钱的机器。有人说,应试教育就是培养出了一台台只会考试的机器!我认为很有道理,而且我还要补充一句:大学(二,三流大学除外)把录取分数线定的那么高,就是为了只录取那些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录取只会考试的机器而已!那么我们大学培养的大学生怎么可能去搞研究,搞学术呢,即使他们愿意,那么他们的父母或者确切说是现实能答应他们么?
我们缺少的是自由的空气,是浓重的学术氛围。当高锟,杨振宁和李政道在国外,在自由的空气下,热情而努力地完成他们的科研项目,他们没有被世俗所左右(当然也不会有世俗去干扰),没有被功利心所驱使,这样的科学家才会有今天的成就。为什么我们没有听说有外国人来中国搞科研,只听说某某籍华人在诺贝尔得奖的呢?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中国的教育有问题,而且很严重。我们的教育应该不刻板,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得到自由,不要沾染上功利和浮夸!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而不是学术骗子,论文抄袭者和赚钱的机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