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相锦是2005年苏州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他体型偏瘦,甚至有些孱弱,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斯斯文文的样子,一切都符合人们对于“文弱书生”的合理想象,他显得那么普通。然而,他又有一点点那么不“普通”。
衡相锦出生在苏北宝应一个叫潘家舍的小村子里。父母都是老实的庄户人家,家境贫寒。
潘家舍的地理位置很独特,整个村庄就像世外桃源一样,早先,要撑船行三四里的水路,才能到达村外连通乡镇与县城的公路。年少的衡相锦并不觉得什么,直到1994年6月,天资聪颖的他不得不选择初中毕业后就读师范,才第一次品尝到贫穷的滋味。在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心目中,读师范也就是“鲤鱼跳龙门”,可以吃公家饭了,而且,对于捉襟见肘的贫困家庭来说,这无异也是最经济的做法。
人生就这样仿佛不经意间给了他第一次挫折。但这次挫折对他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他很快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还充满信心地继续怀揣梦想前行。他说:“只要现在有书读,将来就一定有机会读书。并且只要努力,因为贫穷失去的读书机会,就一定能找回来。”找回因贫穷所失去的,一个多么单纯的想法。考研的心芽就是那个时候悄悄萌生的。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为了这样一个信念,他的人生之路多了许多坎坷、艰辛。
在师范读书的衡相锦更加勤奋了。除了读书,他说不上自己还有什么第二个爱好。天道酬勤,1997年6月他师范毕业时,同时领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自考文凭。这在当地成了一条不小的轰动性新闻。
毕业了,他被分配到了潘家舍附近的一个村小学里。不错的是,他可以一个人分得一间宿舍,其实也就是一间破旧的空教室,下雨总能听到滴答滴答的漏雨声,一到夜里,老鼠就在屋梁上跑来跑去。不过,他很快就满足了,因为他可以在孩子们清澈、敬重的眼神里与他们一起晨读;可以在夜里独自挑灯夜读,没有任何人干扰;可以在空课的时候溜出校园,枕着无边的绿色偷偷地美读。那三年,他又攻读下了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自考文凭。
就在那一年,他被调到了乡中心小学,不过,富有幽默色彩的是他要改教数学。环境的变换没能改变他的信念。但师范毕业的他,要想考研,有若干道坎,其中最难过的莫过于英语。
那时中师不开设英语课,所以,拥有本科文凭的他英语实际上只有初中水平。在短时期里,要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简直难于登天。但他还是闯了过来,这一关他硬是用了三年。
贫穷似乎并不能直接刺伤这个倔强的小伙子。而与命运拼搏的过程中,他还收获到了甜蜜的爱情。然而也没有人想到,正是这份甜蜜的爱情成为他永远的痛。
所有的这一切离不开一个叫晓月的女孩,她是他的初中同学。这么多年来,晓月一直默默地陪伴着他、支持着他。衡相锦的工资,并不是很高,这些年来,他既要供妹妹上学,又要还自己上学时欠下的债务,还要支付家庭的日常开支,再加上自己读书考试,工资真的是不够开销。自从和衡相锦谈恋爱后,她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在镇上开了一个打字店,一方面可以分担一些开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照顾他。拼命读书的他在透支着生命,有1米70个头的他,体重竟然不到100斤,连去献血也给医生挡了回来。而这一切,只为衡相锦的一句话:考上研究生后就娶她。
但第一年他就考砸了。一场英语考下来,就知道自己肯定没戏,索性连剩下的几场都没心思考了,直接回去继续捧书再读。一次回家,妈妈关切地问晓月:“衡相锦考研怎么样了?你们的事情什么时候办啊?”“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考上呢?考研太难了,今年他连试卷还没读懂呢。” 晓月不无担忧,一不小心说漏了嘴。“那考到什么时候呢?”“按照研究生考试办法,可以一直考到35岁。”自己的女儿可能要守到35岁?这时,晓月的父母有点急了。
父母给了晓月压力:要么结婚,要么就不谈了,早点定下来。晓月第一次失眠了。她试图按家人的意思说服他先结婚、再考研,但执拗的他一口拒绝了。他们开始了恋爱以来的第一次争吵,但毕竟这么多年的感情,冷战了几天后,也不知是谁先低了头,两个人又和和美美的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转眼一年过去了。2004年6月,第二次考研的结果出来了。他考了364分,很不错,但英语还差10多分才到国家最低控制线,考研又一次失利了。摆了一年的“先结婚、再考研”的话题再次摆到了面前。这一次,他们争吵得更厉害了。也许是因为有了上一次的先例,也许是因为与胜利擦肩而过心情极度灰暗,冷战持续了一个多月,衡相锦竟然一次也没有去安慰她。而他不知道,为了他们的事,晓月已经和自己的父母又争吵了多少次,甚至差点断绝了来往。在无数次的期盼与等待落空后,她的心终于凉透,她乘上了开往南方的汽车,身心疲惫地走了。
在南京的小巷中,他们又见面了。当然还是女孩割舍不下,她给朋友留了地址,也给他留下了机会。然而这一次,却成为他们这段恋情永远的句号。
衡相锦在从南京回来的前一天晚上,衡相锦把自己心中所有的郁闷和苦痛的情感倾泻了出来,写成了一个影响颇大的帖子:因为考研,初恋女友离我而去。那个时候,衡相锦还曾发誓:时间会证明一切。他还梦想:让晓月再耐心地等一年,一年后我一定能拿着录取通知书来迎娶她,就像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所期待的驾着七色云彩的孙悟空一样。可这一切,戛然而止,没有了任何想象的空间。
命运真的就是这么捉弄人。一年后,就是去年的5月,衡相锦真的考上了。但这成功来得迟了点,给衡相锦留下了永远的遗憾。接到苏州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他心中百感交集。他不知道自己该是庆祝考研成功,还是让自己多遭遇几次失败,给晓月的离开一个更好的证明。
他的考研路,整整用了十年。这十年,不是在父母供给下的院校生所能比较的;这十年,他没有系统指点他的老师,他没有源源不断的经济后盾,学习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凭着自己的一股坚忍不拔的精神终于考上了研究生,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笔更为宝贵的人生财富?(本文晓月系化名)
(本文发表于《扬州晚报》2006-04-23《青年周刊》通讯员
王兆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