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阁赋
四望阁位于铁岭城东龙首山之巅(海拔156.36米),余常登临其上,则城郭寰宇,环山罗列,尽收眼底。有感而赋曰:
龙首山,铁岭之名山也;四望阁,龙山之峰巅也。西览银州新貌,街衢纵横,高楼林立,雨后春笋;东望柴水泱泱,碧波荡漾,青葱阡陌,沃野田庄①。北瞰龙首寻秋秀塔巍耸,魁星辉耀;南视驻跸襟连帽峰云树,绿海苍茫②。近瞻沟壑陡深,岭谷交错,松枫密林叠翠,佳卉似锦;远眺峰峦叠嶂,冈阜连绵,辽水玉带飘舞,流泻银光。沿梯盘桓,依栏望远,万山叠起,两水环流③,倍感心胸全舒展,勃动思绪正翱翔。秋日清清千径秀,“红叶萧萧万树霜”④。一市尘嚣皆濯洗,十分爽气尽飞扬。
石阶百级,楹联三副⑤,联句字语,尽吐芬芳。其一曰:“登其巅,眼界大开,岂止城郭环视,山川共览;入此境,胸襟顿豁,不觉心神活泼,文气轩昂。”浸透历史之神韵,彰显文化之精深,闻者展胸怀,激情汇银冈⑥。其二曰:“花落松庭间,大好山林共坐啸;云深人迹少,快携樽酒齐登临。”清新而雅致,愉悦于身心,何不邀朋唤友,乘兴杯盏弄吟?其三曰:“龙首树斜阳,旧治重游,俯瞰银州随日出;马蹄羁远塞,层楼更上,共邀明月入怀来。”气势恢宏,磅礴大气,久居他乡游子,乘马边疆来归,望星夜之浩月,期晨曦之朝暾,回味龙山旧迹,俯察银州古邑,承痴情之妙趣,怅寥廓于天外。
龙首山游龙平卧,四望阁雄峙高天。一座楼阁,三层凉亭,廊檐朱红彩绘,亭阁栈桥相连。四望阁,三层重檐楼阁式凉亭,彩绘铁岭八景《红楼梦》轶事⑦;烟雨楼,二层歇山卷棚式楼宇,模仿江南名楼“烟雨楼”布建。琉璃缚顶,斗拱飞檐,双楼耸峙南北,园林仿效苏杭。夜幕降临,霓虹阁顶,凌空闪烁,溢彩流芳。浑然一体,诗画益彰。细雨时霏微,云霭沾衣裳,溽湿满亭阁,名楼移故乡。诚若“烟雨莽苍苍”之江南名楼——烟雨楼,乃辽北一大奇观也。
园林幽雅,高阁雄踞,清幽而静谧,绝美不胜收。
何者谓美?美者,乃致人聚生快慰感受之心理影像也。
雄伟峻拔、奇险幽深、酷似象形、人身鸟兽之奇景,美也;
旖旎多姿、幽香淡雅、明暗有序、依时变幻之色彩,美也;
流云飞瀑、烟雨苍茫、浪波起伏、起舞弄影之仙姿,美也;
鸟语啾啾、水流淙淙、雨打芭蕉、悦耳动听之音响,美也。
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四美俱,心神沐浴于快慰之中,尽美也。
朝晖起,夕阴并,轻洒丝丝细雨,雾霭漫漶⑧;云幕垂,琼阁低,尽覆皑皑白雪,松浪银簪。临楼迷迷濛濛,名不虚传;登阁皎皎洁洁,尽在此间。闲步密林,体察“苔深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舒快;犹涉海滨,感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浪漫。神话意趣耐人寻味,典故奇观色彩烽烟。欣赏美景设身于处地,玩味古人情趣之风范。匾额楹联题诗,追梦想于久远;摩崖碑刻岩画,刻底蕴于无限。崇尚自然,寄情于山水,乃国人优良之传统;迷恋旷野,憧憬于心田,实痴者陶醉于精神。借景生情,寻美妙于王国;情景交融,爰⑨心灵之至臻。绣俊彩于广宇兮,羡江山之多娇;叹精美之琼阁兮,饮曼妙以卸沉。
余游兴未尽,陋句已成:
四望阁高临壑起,夏秋雾霭雨淅淅。
今朝阆苑⑩子犹在,烟雨楼中幻梦迷。
噫嘻!美者美矣,妙者妙矣!
注释:
①银州:铁岭古称银州。柴水:柴河,在龙首山东侧向北流过。
②龙首寻秋、帽峰云树:二者皆为铁岭古八景。秀塔:秀峰塔,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魁星:魁星楼,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曾供有魁星神像。驻跸:驻跸塔,因皇帝玄烨于康熙十年(1671)驻跸而得名。秀峰塔、魁星楼、驻跸塔均为龙首山上的风景点。
③辽水:辽河,蜿蜒于城西,如玉带。两水环流:指柴河、辽河环绕铁岭东侧、北侧和西侧。
④红叶萧萧万树霜:民国初年铁岭教育家曾宪文诗“红叶萧萧万树霜,阴晴天气过重阳。秋来顿觉山河瘦,老去翻憎岁月忙”中的一句。
⑤楹联三副:沿124级石阶而上,有三道牌坊,每道牌坊各有楹联一幅,如文中述。
⑥银冈:银州古城,中有一冈,称作银冈。铁岭城内银冈书院(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曾在此读书)由此得名。此处以“银冈”代替铁岭。
⑦《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关外祖籍在铁岭城南凡河、腰堡一带,续著者高鹗也是铁岭城西三台子人。
⑧漫漶(huàn):因雾气多而润湿受潮变得模糊不清。
⑨爰(yuán):于是。
⑩阆苑:神话天宫中美好的藏书、读书的地方。
(原载中华辞赋网中的【08会员】赋集2008.10.17)
(成稿于2008.7.1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