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游悟》 6.5
悟净
——“静”与“净”
在本茶屋,“静”与“净”这两个本义不同的字,常常被并列谈及,甚至被混用。这个现象,引发笔者学习和琢磨。
“静”与“净”的含义
查阅汉语词典及《百度百科》,“静”与“净”的基本字义有不同,有时亦可通用。
“静”的基本字义有:没有声响(安静、宁静、寂静、肃静、静谧、万籁俱静……);无显著的运动(静止,树欲静而风不止……);沉着应对(冷静、沉静……);恬淡、平和(平静、静心、静意、静处……);等等(《百度百科》)。
“净”的基本字义有:清洁(洁净、净化、净土……);清净(清净的心……);纯净(净值、净重……);空无所有、无余(净尽、净光……);单、只、全(满地净是树叶……);等等(《百度百科》)。
有时,“静”同“净”,也指干净、纯净。《淮南子·本经》曰:“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又如,静扫(打扫干净)、静嘉(洁净美好)等(《百度百科》)。
有时,“净”同“静”,也指宁静、不烦扰。如,净了(指僻静,隔绝尘世)、净荡荡(形容寂静空旷的样子)、净神(静神,使心神安静)等(《百度百科》)。

《静心图》(中国画) 光相磐 作
(经授权使用本图。图片来源: 《人民日报》2009-7-12)
笔者《西游悟·悟净》系列拙文中所指的“净”,是取“清净”、“纯净”之意,而且是指“心念”、“品行”的“清净”、“纯净”。表现为,心无旁骛、诚信守则;认为惟有如此方能从容做自己,坦荡西游行;为能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心念”与“品行”,需要不断地警省和觉悟(《6.1
悟净:关于“净”》);为能把握好“净”的“度”,以免被认为“不食人间烟火”,进而对自己的“心”与“行”设定了上线与底线;对如何与朋友、君子、小人相处,也讨论了操作准则(《6.3 悟净:人间烟火》)。
“静”与“净”的关系
有趣的是,在本茶屋,本是悟“净”,但“静”这个字却常与“净”字并列谈及,甚至常被通用。
笔者在写于2000年9月29日的旧作《第27届悉尼奥运会启示录(随笔)》第7条启示中写道:“最大的对手是自己,要取胜,先完美自身──静、净、境。”
这条启示的由来是这样的:当时,中国每在悉尼奥运会获一块金牌,前方记者即刻在颁奖现场请获奖选手发表感言,国内电视台就请获奖者的教练接受访谈。那届,陶璐娜、蔡亚林在分别获得射击冠军后不约而同地通过镜头一再感谢他们的心理教练刘淑慧教授。刘教授是首都体育学院的运动心理学教授,从1987年开始担任中国射击队的心理顾问,被中国射击队的队员们亲切地称为“心理妈妈”。中央台的节目主持人问刘教授到底教了弟子们什么秘诀。刘教授微笑着说,其实就送给他们三个字“静、净、境”。这三个字,是她在北京郊区某疗养院散步时,在花园里的一块石头上看到的。她说:“静,就是心平,平如水、平如镜;净,就是头脑没杂念,一片净土;境,就是动作入境。三个字就是陶渊明的那四句诗所写的‘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领会了陶渊明的诗境,也就取得了成功的一半。”
本茶屋开张不久,朋友“我”对本屋主《开篇语》评论道:“逸净茶屋,好听。能让人在躁动的世界里顿时安静下来品味生活。”又说:“抱歉,笔误,是逸静茶屋。多好听的名字,让人留恋生活本身。”其实在本屋主看来,“逸静茶屋”或是“逸净茶屋”,都是对的。“逸静”,能让人在躁动的世界里安静下来品味生活;“逸净”,则让人留恋生活本身(《关于我的博客名》)。
朋友“ailu124”在《6.3
悟净:人间烟火》后留言:“为何求静,动多矣;为何求净,脏滞生。”又所谓:“静在闹中得,净在脏中求……”
如果说本屋主和上述朋友讨论“静”与“净”,还是在“分别”取这两个字之“本义”的话,那么,下面这些朋友用的“静”与“净”似乎是取二者的“同义”了!
朋友“南方狼”在《6.1
悟净:关于“净”》留言说:“心净一切皆净,心凉一切俱凉。所谓心静自然凉……”。好嘛,从字面上看,“静”与“净”这两个字,简直就是笔误或者用混了。因为是大作家,想必不会是误用,于是笔者理解道:“静净同义。”
无独有偶。在该博文后,朋友“sun”留言道:“君子坦荡荡,乐观天上云卷云舒,心静自然凉……。”老同学小妹云:“要说如何能‘净’,也许我并不睿智,并不豁达,因此不能时时、事事、处处全悟;但我至少可以做到:没有‘悟’就算了,我先随遇而安吧,这样我就‘静’了,也就‘净’了。”
显然,朋友们并非只是将二者“通用”,简直就是在刻意“混用”,甚或就是在探讨“静”与“净”的相互关系。
在笔者旧作《正在爬坡的人》文后,老同学小妹又说:“就按我们的良心做人做事吧,让我们站起来,在人生的道路上策马徐行,看看两边的风景,听听鸟儿的鸣叫,唱唱心中的快乐,做我们该做和能做的事情,去追求身心的健康——身体干净、心态宁静。”
………
等等等等。
愈来愈多的朋友在教给本屋主一个道理——“静”与“净”,文字本义虽有不同,但就修身养性、明理得道而言,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其实是在相互转化的。
心念、品行“清净”、“纯净”了,自然“君子坦荡荡,乐观天上云卷云舒”,“心态宁静”,坦荡西游行;反过来,“心态宁静”,从容做自己,“做我们该做和能做的事情”,自然“也就‘净’了”。
就像朋友“我”在《6.3
悟净:人间烟火》评论说:“听着这里的几首歌,竟然瞬间静(净)了下来,原来净(纯净)也是容易的,心无杂念,无需悟了,我珍惜这一刻的清净……”。
美乎哉,快乎哉,善乎哉!“静”与“净”,在朋友的心底世界早已达到了融通。
真诚地感谢诸位朋友的启迪与指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