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学原理:准确理解国民收入
(2022-08-01 13:35:13)
标签:
财经 |
分类: 新经济学原理 |
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经济运行体系里,每个成年人都容易理解经济学。经济学是汉字写的,只要认识汉字,理解经济学就没有任何障碍。
甲是国民,甲的收入是国民收入或者构成国民收入。甲自己种小麦和甲被乙农场雇佣种小麦,国民收入有显著差别。
甲自己种小麦,一年产量为10,000千克,甲的国民收入为10,000千克小麦。甲由农场雇佣,每月工资1,800元,甲一年国民收入21,600元。注意:甲自己种小麦,国民收入为10,000千克小麦,甲为农场打工,国民收入为21,600元。
请问:什么是国民收入?百度百科: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是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
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有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继续的运输业、邮电业及商业等。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生产总值)。
价值包含生产制造的使用价值和买卖创造的银行债务,使用价值的计量单位千差万别,没有统一的计量单位,银行债务有“元”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怎么将千差万别、没有统一计量单位的使用价值用“元”计量呢?这就需要借助交换产生的价格(元/千差万别的计量单位)把千差万别的计量单位消除,比如10,000千克*2.5元/千克=25,000元,千克通过交换价格转换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元”了。
百度百科的定义包含生产和交换,生产制造物质产品,交换只创造了计量单位“元”。百度百科逻辑混乱地把物质产品和元混在一起叫“价值”,这个“价值”是逻辑混乱的价值,因为这个价值不仅指“物质产品”,还暗含“银行债务”。
回到甲自己种小麦和给乙农场打工种小麦。甲自己种小麦的产出是10,000千克小麦,将小麦换出,国民收入为25,000元银行债务,如果甲自己消费小麦,甲的国民收入为0,统计局统计不到甲的国民收入。甲为乙农场打工,甲的国民收入为21,600元,乙农场的产出为10,000千克,乙将10,000千克小麦换出,产生收入25,000元,乙国民收入25,000元。乙的国民收入用交换产生的元计量,生产产品用交换产生的“元”计量。
甲生产、消费的条件下,甲不产生国民收入。甲生产、交换的条件下,甲交换产生国民收入,由于混淆生产和交换,甲交换产生的国民收入当成生产产生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包含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不单独统计,只含使用价值的国民收入不统计为国民收入。甲先交换产生收入支出,收入支出以工资的形式统计为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个包含生产和交换的多义概念,需要分拆为单义的生产和交换,以反映国民收入的准确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