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祖《睡经》:
先心后目昧 形神意象虚
目星心随启 混沌周行收
对境莫任心 对心莫任境
梦蒙可无相 蒙明处恒持
先睡心后睡目:睡觉时先静下心来,然后再合上眼睛。是为“先心后目昧 ”
先醒目后醒心:醒来时先睁开眼睛,然后心来有所动。目星心随启—星:醒的意思
要做到“睡中无心醒亦无心
”就要“对境莫任心 对心莫任境”
对境莫任心 对心莫任境:对着外境外界的事物不要动心,不要任心所好所憎。不要任由自身的七情六欲发泄。
《陈老祖》睡境:
先睡心 后睡目
先醒目 后醒心
醒处梦 梦处醒
睡无心 醒无心
道家陈抟老祖睡仙功之【睡仙功法】
1、睡功丹理(道家修炼功法---有内丹法和外丹法之分)
虽云睡功,实为内丹,假借睡卧之中修炼内丹耳,丹书谓借假修真。因此,丹学理论即是睡功原理。
睡仙功属于内丹的一种,与内丹以人身为鼎炉,身内精气神为药物,以意念引导使之在体内循环烹炼,经过一定的步骤,精气神在体内凝结成丹或圣胎的原理是一致的。陈抟指导完善内丹公理并亲自实践,成为天下睡功第一人。他以身口为炉,宫室为灶,肾为水,心为火,肝为木,使木生心火练肾水,直至炼成金丹。对专门的内丹修炼家来说,修炼睡功可以结成金丹,形成津液,醍醐灌顶,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羽化而登仙。虽然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修炼睡功并非能达到如此的功效,但睡功一样有着不可忽视的效验。首先,可使人快速入睡;其次,可使睡眠深沉而无梦;再次,通过睡功的修炼可以增强体质发达智力。
道家传统内丹功的基本要求是“致虚极,守静笃”,然后“以观其原”,才能进入到“还丹”、“结丹”、“金玉还丹”等层次。作为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很难做到专事静功。在传统道家丹学体系中的“睡功”,为现代人开创了一个方便法门。睡功的核心在于睡,以睡做功、以功为睡。充分利用了每个人都必须睡眠休息的生理特性。一般人平均每天睡眠8小时,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这是多么宝贵而充裕的时间呀!做为每一位炼功者,都应把握住这个大好时机,莫让其白白浪废。
2、睡功卧式有两种:仰卧式、侧卧式
1)、仰卧式(金刚卧石;养真椿姿式:仰卧躺平,自然放松,舒适为度)
A、金刚卧石:
两腿平伸,左右脚交叉,上下相搭(男左上、女右上)。中间三指交叉,拇指、小指分别相对。掌心对小腹,扶放在丹田处。(大拇指对神阙,小指对耻骨处)
朗合壁眼,自然呼吸一吸一呼为行气运功一遍,连续行功36遍,多则不限。
注释:此式是传统内功“金刚铁板桥”养育真元功法之睡功卧式。两足相搭使足三阳经气摄交注,周身有挺拔的内力生之。两手扶在丹田,久习此式,可强壮身心。有生热耐寒之功效。
B、养真椿姿式(此式即为道长所授仰卧式):
碧落游仙“养丹椿
”姿式:自然仰卧式,全身放松。两腿平伸,脚尖外展。两手指交叉,大拇指、小指相对。掌心向下,扶在丹田处。大拇指对神阕(肚脐),小指对耻骨处。闭合双眼,自然呼吸一吸一呼为行气运功一遍,连续行功36遍,多则不限。
注释:此式出自《碧落游仙》睡功卧式。如果觉得保持手的姿式,会使大臂悬离床面,可将大臂用软棉物塾起,以舒适为度。大指定在神阙,小指抵在耻骨,使丹田之气温合,注自身气机往来,此式最为舒适,易宜松静,属温养行功。
2)、侧卧式
A、环阳睡:
环阳睡是以茅山道士柏子老君之号而命名。柏子老君,姓李,号环阳,生平不详。环阳睡是仰面安睡,两手各握固(握固即屈大拇指以其余四指攥住,如同新生婴儿握拳之状),直伸两臂,往外八字放开;两腿同样八字放开,而于开处各离肾囊一二寸许。闭目内视,舌顶上腭,敛藏心意,调息入静。
此时存想氤氲之炁,如云似雾,环绕于一身内外。心意凝定于中宫之内,若存若亡,绵绵不绝。神意观照于腰背褥下,如若无物无底之状。不可过于着意,周身放松,稍有照顾即可。
注释:氤氲yīnyūn :烟云弥漫。如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古代指阴阳二气交会和合之状。《白虎通·嫁娶》引《易》:天地氤氲,万物化淳。
迷茫貌;弥漫貌。 三国·魏·曹植 《九华扇赋》:
效虬龙之蜿蝉,法虹霓之氤氲。
浓烈的气味。多指香气。 南朝 梁 沉约 《芳树》诗:
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收功:
收功时,停止意念观想。
收功准备:用鼻子缓缓吸气,使腹部渐渐凸起充满之后即闭气(口不吐气鼻不呼气);同时用心默数数字,以计算闭息的时间长短。当久不可耐时,乃从口中细细吐出;待呼吸调和平稳之后,即可将口中滋生的津液分三口咽至下腹丹田。莫急于起身,应安心静卧片刻,以防心神不安,影响练功效果。
最后卧床收功,方法同导引术等,双手相交于小腹丹田处,双掌重叠,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置于下丹田处,用力收小腹、提肛,意念全身真气沉入气海不再启动;约三分钟左右。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5/2210/24268899_2
B、希夷睡:
希夷睡是以著名道士陈抟(号希夷)之号而命名。男左侧而卧,屈其左臂,女反之。以左手心垫于面部下方,张开虎口,左耳安于大拇指和食指开空之处,以使耳窍通炁(古同气)。头脊保持正直,舌顶上腭。屈其左腿,泰然安贴于床褥之上,右腿伸直,放于左腿之上。以右手心贴放于肚脐之上,而凝神于脐内丹田。
此时存想吾之身体,如同水晶一般透明。而又好象安睡于平静无波之水面之上,下面空洞无底。同时又存想一身被褥尽都化为白炁,如同鸡卵一般,而我蛰藏其中,得大自在。
陈抟老祖睡功修功要领:
1、姿势:同上
2、心法:臆想睡于平静无波之水面之上,下面空洞无底。同时又存想一身被褥尽都化为白炁,如同鸡卵一般,而我蛰藏其中,得大自在。做三线放松。
3、口诀:念诵“嗡”字,浩然正气。默思--元亨利贞 。
4、作用:本法有采气、养气的作用。浩然正气充满天地间,奥妙无穷,惟勤习者方能知之!
青年人久练强健筋骨、精气神旺盛;中老年及体弱多病者久练必然健体康复,身心舒畅,食欲、睡眠好。对背、颈、椎骨、臂、腿病疾及寒症有防治或辅助疗效。
5、口诀浅释:道家、佛家、瑜伽等都有口诀,道家称之为咒语,佛家称之为真言,瑜伽称之为特音。《易经》曰:“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现代科学只证实了其中声音的共振效应。其他的如声音与宇宙本体的关系,声音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声音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思想情感,以及利用;声音促进人与动物的生命或感受死亡的秘密等,尚需科学进一步研究。
密宗学派认为“嗡”字是宇宙万物生命的根本音,它含有无穷无尽的作用。对人体而言,它是头顶内部的声音,当人们掩盖耳朵时,自己所听到的心脏和血液流动的声音相近。念诵“嗡”字,最低效果,可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
[注释]嗡、嘛、呢、叭、咪、吽,六字源于梵文,象征一切慈悲与加持。六字大明咒,其内涵异常丰富、奥妙无穷、至高无上,蕴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六字注音]: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5/2210/24268899_3
梵文六字图:
[元亨利贞]:来源:《易经》乾卦的卦词,原文,乾。元亨利贞。
释义:元亨利贞四个字本分开解释,分别讲作大通顺正,现被多数人连作一词,指人运气通达。此四字包含重要的思想内涵,据李鼎祚《周易集解》云:言乾禀纯阳之性,故能首出庶物......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此四德即指元亨利贞。六十四卦第一卦:乾卦:元亨利贞。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根据卜辞,解释如下:元:占卜。亨:祭祀。利:利于。贞:贞问。
总之,睡仙功法多种,每人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尝试,经过一段时间体验再确定一种适合自我的方法并慢慢调整。相信,只要坚持---必有成效!
陈抟介绍:
陈抟,字图南,生于唐末。五代时,天下大乱,陈抟隐居于武当山,修炼神仙炼气之术。曾跟四川道士何昌一学习“锁鼻术”—即不让气从口鼻进出的高深气功术,所以精于睡功,睡下去少则一月,多则半年,有时甚至熟三年。后来隐于华山,常和关西逸人吕洞宾等来往。陈抟虽然隐居,但也关心世事。五代时,朝代更替有如走马灯,每一新朝登台,陈抟听说后都紧皱眉头。唯独听说赵匡胤做了皇帝,拍手大笑道:“这回天下定了。”从周世宗到宋太祖、宋太宗,闻说陈抟名声,召他出山,但他很快又坚辞回华山,高卧修真。一次宋太宗又派人带着亲笔信去请陈抟,陈抟却回信说:“数行丹诏,徒烦彩凤唧来;一片闲心,已被白云留住。”又说自己“精神超乎物外,肌体浮乎云烟”,就此长住华山,直至一百十六岁时仙化,遗骨也葬在山中。
且说有位文人金砺,漫游到华山脚下,拜访陈抟的朋友崔古,想请他引见陈先生。崔古说道:“先生正睡呢,等他醒来再见吧。”金砺问:“他什么时候醒呢?”崔古说道:“或者过半年,或者三个月,最少也要月余。你不如先到别处去,过些时再来。”一年之后金砺再访崔古,适陈抟也来到,金砺于是恭敬礼拜,向陈抟请教睡道,陈抟于是侃侃而论,说出一番睡经来:
“现在一般人,汲汲担心衣食不足,饿了吃,困了睡,鼾声轰响,四周都可听到,一夜当中几回醒来,那是因为被名利扰乱了意识,被美酒和佳肴弄昏了心志,这是世俗的睡相。至于那仙家的睡法,留藏着直气内息,漱饮着甘泉玉液,肺气出纳的门户牢不可开,精神活动停止不可启动。然后召苍龙守住东宫,让白虎把牢西室,真气在丹田中运转,神水在五脏中循环。然后元神脱出泥丸九宫,恣意游行在碧霄,踩着虚空,如履实地,—卜升天际,如走平地。冉冉徐行,与祥风一起遨游;飘飘荡荡,和闲散的云朵一起出没。因此经历昆仑山的紫府仙宫,周行洞天福地,咀吸口月的精华,赏玩烟霞变幻的绝景,访问真人,讨论仙家的真谛,和仙子相约,到人世外去旅行,回看沧海扬起灰尘,指点阴阳,长啸以舒散形神。游兴尽,便足蹑清风,身体浮驾着落日的余晖回来。所以,这一睡,不知道岁月迁移。哪里还愁什么陵谷变迁?”
陈抟这—番话说得金砺如醉方醒,方知高人一睡与俗人睡相有如此大的差别。陈抟又送他几首吟睡诗,更深入地阐释厂睡中真谛。其中一首写道:“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真人亦无睡,睡则浮云烟。烟里长存乐,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玄。”原来,陈抟高卧,实际是在修仙家内功,他睡梦的底细,便在这最高深的玄功呢。
关于陈抟老祖还有许多传说,其实最具传奇性的当属是《爱睡歌》的来历了。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在未得江山之时曾与陈抟对弈于华山,赵匡胤的棋术在当时也称得上是高手,而面对陈抟却输得没了脾气,在与之交谈中赵匡胤发现陈抟决非是碌碌之辈,故赵匡胤在做了皇帝后还对其念念不忘,并下诏书让陈来京为官,而令他大为恼怒的是陈非但没有来京,却写下了著名的爱睡歌回绝了赵的旨意,其文如下:“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毯,不盖被,蓑衣铺地石做枕,震雷电掣臣正睡,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曹操,休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定怎知臣向青天顶上,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一觉睡,管什么玉兔东升,红轮西坠!”赵氏看罢一时龙颜大怒,并有了杀死陈抟的想法,于是传旨派人去诛杀陈抟,这时有一谋士急忙上前劝阻,说陈乃当今之名士,在社会上的影响太大,若赵杀了他恐怕会受到民众的猜忌,赵经思考后便改发了圣旨,命令陈要在华山好好修炼,并赐云台观与陈,就让他在那里“睡觉”去了。以下是陈抟诗集的部分摘录:
喜睡歌
我生性拙惟喜睡,呼吸之外无一累。
宇宙茫茫总是空 ,人生大抵皆如醉,
劳劳碌碌为谁忙,不若高堂一夕寐。
争名争利满长安,到头劳攘有何味?
世人不识梦醒关,黄梁觉时真是愧。
君不见,陈抟探得此中诀,鼎炉药物枕上备。
又不见,痴人说梦更认真,所以一生长愦愦。
睡中真乐我独领,日上三竿犹未醒。
糊涂歌
糊里糊涂度年岁,糊涂醒来糊涂睡。
糊涂不觉又天明,复向糊涂埋心肺。
明明白白又糊涂,糊涂饮酒糊涂醉。
世人难得不糊涂,独我糊涂有真味。
华山游
华阴高处是吾宫,出即凌空跨晓风。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归隐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授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看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辞歌女
冰肌为骨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
处士不生巫峡梦,空劳云雨下阳台。
七绝
昏昏黑黑睡中天,无寒无暑也无年。
彭祖寿经八百岁,不比陈抟一觉眠。
叹世诗二首
(其一)
千门万户锁重开,星斗排空静悄然。
尘世是非方欲歇,六街禁鼓漏初传。
(其二)
银河斜转夜将阑,枕上人心弄未闲。
勘叹世廛名利者,多应牵役魂梦间。
睡仙功古诀举要
一.陈希夷《蛰龙法》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
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二.陈希夷《励睡诗》
常人无所重,惟睡乃为重。举世皆为息,魂离神不动。
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愈浓。堪笑尘中人,不知梦是梦。
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
炉里近为药,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三.陈希夷《对御歌》
臣爱睡,臣爱睡。
不卧库氈,不盖被。
片石枕头,蓑庆铺地。
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酣睡。
闲思张良,闷想范蠡,
说甚孟德,休言刘备。
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争如臣向青山顶头,
白云堆裹,展开眉头,
解放肚皮,但一觉睡。
管什玉免东升,红轮西坠。
四.【元.明】张三丰《蛰龙吟》
睡神仙,睡神仙, 石根高卧忘其年,三光沉沦性自圆。
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莫散乱,须安恬,温养得汞性儿圆,等待他铅花儿现。
无走失,有防闲,真火候,运中间,行七返不艰难,炼九还,何嗟叹。
静观龙虎战场战,暗把阴阳颠倒颠。
人言我是朦胧汉,我却眠兮眠未眠。
学就了,真卧禅,养成了真胎元,卧龙一起便升天。
此蛰法,是谁传?曲厷而枕自尼山,乐在其中无人谙。
五龙飞跃出深潭,天将此法传图南。
图南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三丰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