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故事-毕加索新古典主义蚀刻版画系列


标签:
毕加索版画系列 |
分类: 精品美图 |
布丰于1749年至1788年间发表了一套36册《大自然的故事》。他用人工方法把动物分类—依它们与人的关系来分等级。不过,这位自然主义作家用的是颇科学的方法:他细致的观察,订定及应用评估生物物种原理,找出三大种类王国的一致性。他不单以文字对动物作解剖及生理上的描写。而且铺以版画,令人对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有更深的了解。
1936年,商人安布鲁瓦兹.沃拉尔准备出版《大自然的故事》,他请毕加索为作品绘插图,毕加索答应后马上展开工作,他把从罗歇拉库里埃那里刚学到的细点腐蚀版画技法应用到这批插图上,这种技法带出了更大幅度使用灰色阴影的效果。
由于要遵守布丰这位自然主义者设下的条件,毕加索亦为自己设定种种的限制,但他仍然不放弃自由演绎的机会。于是在他笔下,布丰的阉牛成了一头公牛,雄鹿成了雌鹿,雄狮变成了母狮。他还在每一幅版画的底部刻上代表该种动物的名字,似乎要凸显每幅插图的现实美。
谈到毕加索,人们立马会想到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一个时代很多经典图像的创造者,除了在油画、雕塑、装置和陶艺等领域有颇深造诣之外,他同时也是最具创意的版画家之一,还为世界留下了2000多幅极富实验精神和开拓意义的版画作品。据研究者的统计,毕加索是欧洲历史上仅次于法国版画家杜米埃的高产版画家。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这样一个极度恐怖的人类历史阶段,版画创作贯穿着艺术家个人生活与社会政治动荡的10年。沃拉尔系列版画以超现实意向为我们打开了进入毕加索内心的大门。
被誉为“20世纪版画巅峰之作”的100幅毕加索版画作品——“毕加索:沃拉尔系列版画”展首次亮相中国,3月28日下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据了解,本次展出的沃拉尔系列版画包含了毕加索在1930年9月至1936年6月间创作的97幅作品,以及1937年增加的3幅沃拉尔肖像版画。
毕加索年轻时就开始进行版画创作的探索。尽管毕加索在青年时代一直都没有受过版画的专业训练,但他从门外汉起步,通过不断探索和创作,了解蚀刻版画、铜版画、浮雕、平版刻法,这也让他探索出了视觉上的新方向,取长补短将一部分版画拓印工具和技法进行“变通”,并在创作版画的过程中,凭借敏锐的艺术直觉,把一部分不可控制的“偶发因素”变成富有创造性的版画艺术效果,让这个艺术门类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他启动了版画未曾开启的神秘艺术语言与叙述方式,让这个传统的艺术门类迸发新的魔力,简洁、质朴的绘画语言仿佛在跟我们窃窃私语着什么。缪斯女神在毕加索的作品中经常转换角色,以不同的排列组合出现,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舞台。制作版画的过程仿佛是亲近内心的过程,在毕加索的手指中流泻的是他更加模糊且私密的内心独白。如果油画和雕塑是毕加索面向公众的自传,那么版画更像他床头写下的日记。毕加索引人注目的版画制作技术贯穿于他整个生命。
毕加索一生都在坚持用版画记录自己的内心或完整或碎片的感悟与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几乎表达出毕加索在整个艺术生涯中探寻的所有主题:性和暴力、男和女、人类和动物、纯真和欲望、正义和邪恶。这是一个巨大的场域,容纳了来自古希腊、古罗马的各位神祇,也容纳了来自前辈大师们的灵魂,毕加索既是他本人,也是前辈大师的化身,他的版画或可看成人类通往天堂自我救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