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典重温)周作人:《五十自寿诗》

(2009-09-05 23:25:24)
标签:

人物

人生

作家

诗词

文化

分类: 经典重温

其诗云: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


    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半是儒家半释家,光头更不著袈裟。


    中年意趣窗前草,外道生涯洞里蛇。

 
    徒羡低头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


    谈狐说鬼寻常事,只欠工夫吃讲茶

 

    周作人的《五十自寿诗》发表之后,和者甚众,轰动一时。但其兄鲁迅也只读出其讽世之意,并不解其悲悯情怀。悲悯是一种了悟,也是一种心胸,更是一种宽容。这些境界,鲁迅都不曾抵达,遑论有所领略。悲悯的境界,是周作人小品之灵魂,却是鲁迅文章之短缺。

    玩骨董、种胡麻也罢,咬大蒜、拾芝麻也罢,最后全都归于苦茶的品味。因为其内心有一种超然物外的轻松,更是一派超凡出俗的潇洒。及至周作人面对浊世的沉沦,则惟有苦住而已。这与李叔同的遁入空门,殊途同归。修持律宗,是寺庙里的苦住;闹市苦住,是尘世间的律宗。周作人与李叔同乃是可以参照着读解的同一种修行的两种不同方式。

 

    周作人那样的悲悯,不说绝响,也依然是异数。也许,鲁迅崇拜的狂热真正退潮之际,周作人式的悲悯才会逐渐让国人开始有所共鸣。那可能会成为中国白话文学走出中世纪般黑暗的第一步。就此而言,五四新文化运动四巨中间,人文精神的灵魂人物,当是周作人。

    周作人的出类拔萃,首先不是在于学问如何高深,而在于人文境界的深邃和高远。

 

    文/李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