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豆粥五色粥的做法功效营养价值

(2010-08-04 15:50:38)
标签:

养生

保健

五豆粥

五色粥

黄芪

分类: 杂粮食疗方案

     

 五豆粥也有人叫他五色粥:红豆补心脏,黄豆补脾脏,绿豆补肝脏,白豆补肺脏,黑豆补肾脏,五豆补五脏。的主角不管怎样的搭配都少不了这四样:黄豆、绿豆、黑豆、红豆,另一种豆豆可以不局限于一种了,先瞧瞧四位主角的功效吧:

 

┬┬┬┬┬┬┬┬┬┬┬┬┬┬┬┬┬┬┬┬┬┬┬┬┬┬┬┬┬┬┬┬┬┬┬┬┬┬┬┬

黄豆:味甘,性平。入脾、肺、大肠经。补气健脾,行气导滞,养血润燥,利水消肿。

绿豆:味甘,性凉。入心、胃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开胃健脾。

黑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经。滋阴养血,活血利水,补虚黑发,祛风解毒。

赤豆(红小豆):味甘、酸、性平。入脾、肝、膀胱经。利水消肿,除胀消痞,健脾补血。
┴┴┴┴┴┴┴┴┴┴┴┴┴┴┴┴┴┴┴┴┴┴┴┴┴┴┴┴┴┴┴┴┴┴┴┴

http://s16/middle/61424de1t747f7d17c35f&690

★做法一:

原料:黄豆25g,绿豆25g,红豆25g,黑豆25g,白芸豆25g,紫米50g,大米100g

   白芸豆具有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增强抗病能力,吃芸豆对皮肤、头发大有好处,可以提高肌肤的新陈代谢,促进机体排毒,令肌肤常葆青春。芸豆中的皂甙类物质能降低脂及吸收功能,促进脂肪代谢;所含的膳食纤维还可加快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想减肥者多吃芸豆一定会达到轻身的目的!!

   紫米:味甘,性温。入心、脾、肾经。养心安神,健脾补血,强肾益精。是天然的补血养血之佳品。

  1.把各种豆洗净,用清水浸泡各种豆子,至少4小时。

  2.泡好的豆子放在高压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大火开始煮,煮开锅了盖阀,等阀呲气了再中火煮15分钟后,关火。然后放在锅里闷着,最好闷15到20分钟,这样五豆汤就煮好了。如果是夏天,可以按个人的爱好加冰糖或白糖盛些汤,等汤凉凉后喝。既清凉又败火。

  3.五豆汤中,加入紫米和大米,再加入适量的水,煮粥。

  常吃五豆粥,能健脾、和胃、补肾、益肺、祛脂、保肝、宽肠、利气、健身强体。

★做法二:

等量黄豆,绿豆,黑豆,红豆,花生,薏米,入水浸泡过夜。冲洗干净,加黑米,小米,红枣,足够量的清水,大火熬开,转小火熬煮2-3个小时。

★做法三:

等量赤豆、黄豆、绿豆、扁豆、黑豆放入水中浸泡,泡开后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熬开再用小火煮烂。

    扁豆具有健胃和中、消暑化湿、益脾下气、补虚止泻等功效。古《延年秘胃》曰:“扁豆粥和中补五脏。”

★做法四:《中华医药》

药食材:黄芪250克,薏米、绿豆、扁豆、莲子各50克,红枣30克,枸杞10克。器皿:砂锅

黄芪,最重要的原材料。防癌抗癌,补气固表,增强抵抗力。
     1、将薏米,绿豆,扁豆,莲子各一把半(在实践中我总结出这是一家三口人两天的量),红枣一小把,这五豆淘洗三次,用凉水发泡,水不宜多。

    2、泡黄芪黄芪两把(配方要求每人每天50克,但我觉得有点太补了,容易上火,这个地方也不适宜,所以减量),稍微冲洗,用凉水泡25分钟。这个量全家三个大人,每天早餐大半碗当辅餐,可吃两天。黄芪一沾水就有泡泡,这是特有的皂苷。
    3、泡25分钟后,可开始煎黄芪水,注意,用砂锅或药锅。泡出味道后,用两碗水烧开,15分钟后停火,倒出黄色的黄芪水,呵呵,这是好东西,闻着一股淡淡药香。再倒入两碗水,烧开15分钟,倒出后与第一次的黄芪水混合。注意,这个黄芪里面的能量惊人,可能是这个皂甙起的作用,洗的时候都是泡泡,害得我都不敢多洗,怕洗去营养。如果烧开的一刹那不注意,更是像火山喷发,能把半锅水都洒出去。我家就出过几次“事故”,事后清理现场大家都说这个可比煎中药溢锅时厉害多了。呵呵,这个才是熬出的第一次汤。
    4、将泡好的豆子下到黄芪水中,明火砂锅烧2个小时。熬好后,舀起来豆质均匀,汤稠色美,即可以放入枸杞,煮5分钟即可。

     国药大师说过,如果上火,减少温补用的黄芪,红枣,枸杞,太上火时,可停一两天。这个方比较均衡,寒凉,温补的放在一起,兼顾五腑六脏。我们全家吃了快两个月,没有过特别上火感觉。

除了以上的搭配做法,还有如下的升级版,总之都是营养俱佳:

鹰嘴豆、红豆、绿豆、黑豆、白豇豆、燕麦、枸杞子、核桃仁

———————————————————————————————————
    好了,知道了这些做法,自己动手试试吧,食疗贵在坚持,而且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