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浒传艺术赏析》第1回(献给中学生的书)

(2009-11-02 15:11:26)
标签:

杂谈

分类: 主编的图书

  《水浒传艺术赏析》第1回(献给中学生的书)

2006年10月31号,在水泊梁山和腊山做了逗留。我在深深仰望啊!许多次,我不忍读《水浒传》,义气与忠诚常让我泪流满面。2009年初夏在审读修正《水浒传---文学赏析》一书时候,我的心底依旧纠结了许多的疼痛。     《水浒传艺术赏析》第1回(献给中学生的书)八百里水泊,仍在诉说当年悲壮事。

 

收获名著精华

-----大师咀嚼水浒传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走进名著

这回描写的是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奏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请求皇帝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了以后就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不料次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再召百官计议。参知政事范仲淹奏曰:天灾盛行,军民涂炭,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江西信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洪太尉一行来到一所殿宇,看到一遭都是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格子,门上贴着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使着朱印。檐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左书四个金字,写道:“伏魔之殿”。这太尉竟然开启了那关着魔王的地窖,108个混世魔王就腾空而去了,这里指的是梁山108个好汉。

 

   这一回主要写了洪太尉去请天师消灭瘟疫的过程,开场的神秘和幻象,把整个小说置于一种空灵怪异的氛围中,为下面梁山好汉的出场埋下了伏笔。这回中自然和风景描写、场景描写很多,描写都十分经典。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作者巧妙的穿插景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细节刻画,并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妙趣横生。

 

     精华解读1

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依稀垂柳名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趿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潺。墙院后好山环绕。鹤生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击金钟道士虚;四圣堂前,敲玉罄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光射碧琉璃;召将瑶坛,赤日影摇红玛瑙。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

 

    这是一段精彩的排比描写,作家的排比句运用在这里让我们叹为观止!同时,这又是精彩绝伦的诗词和对仗工整的对联,这让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精深的文字功底。作家全部使用排比对仗句,把一个仙山境界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从“青松屈曲”中看到了满山青松的别致逶迤,从“依稀垂柳”中领略了仙镜中垂柳依依的超凡景象。

     精华解读2

众人一齐都到殿内,黑暗暗不见一物。太尉教从人取十数个火把点着,将来打一照时,四边并无一物,只中央一个石,约高五六尺,下面石龟坐,大半陷在泥里。照那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人皆不识。照那后时,却有四个真字大书,凿着“遇洪而开”。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忠良,三来凑巧遇着洪信,岂不是天数?洪太尉看了这四个字,大喜,便对真人说道:“你等阻当我,却怎地数百年前已注定我姓字在此?遇洪而开,分明是教我开看,却何妨!我想这个魔王,都只在石底下。汝等从人,与我多唤几个火工人等,将锄头铁锹来掘开。”真人慌忙道:“太尉不可掘动,恐有利害,伤犯于人,不当稳便。”太尉大怒,喝道:“你等道众,省得甚么!碣上分明凿着遇我教开,你如何阻当?快与我唤人来开。”真人又三回五次禀道:“恐有不好。”太尉那里肯听,只得聚集众人,先把石放倒,一齐并力掘那石龟,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约有三四尺深,见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围。洪太尉叫再掘起来,真人又苦禀道:“不可掘动”太尉那里肯听,众人只得把石板一齐扛起,看时,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穴。

 

这是一段很典型的场景描写。从众人到大殿内开始,取火把,照石碑,看天书,到洪太尉的言语,一气呵成,十分紧凑。实际上这个场景很复杂,那么多人物,穿插着心理活动,还有大家的疑虑,现场的紧张和神秘,但是作家在短短几百个字的空间中就完成了。其中,最见作家功力的是连接词的运用。“太尉那里肯听,只得……,先把……,一齐……,又……,约……”等等连接词的连贯运用,把整个场景连为一体,避免了描写的烦琐,又使得文章脉络清晰好读。

妙笔生花   

在你的人生历程中,一定有过激动人心的兴奋,一定有过抵达奇异风景的旅途,有过莅临肃穆现场的庄严时刻,也一定欣赏过一场争论,一幅图画,一部电影。那么,请你以“动人的时刻”为题目,写一篇700字的作文,要有现场的对话,要有现场气氛的描写,要有主要人物的心理分析,要注意现场情景的描写,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还要学习作家对排比修辞的运用,注意使用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