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革新课堂教学环境

(2012-05-15 00:39:40)
标签:

原创论文

杂谈

分类: 教书育人

     这几天因为准备写一篇有关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方面的论文,忽然想起自己以前好像写过一篇这个题材的小论文,还上交到市教育局得过奖,就心血来潮把自己以前写的那篇文字在百度里搜了一下,想看看有没有和我雷同的,却惊讶地发现:这篇论文竟然一字不改地被人挂在好几个网站上,他们竟然连名都不署!心里有点气愤不过:虽然我这篇文字写得不咋的,但还是花了我好几个晚上的休息时间才整出来的呀!里面列举的都是自己亲自上过的课堂案例。这些网站不经过我同意就挂在网上也罢了,怎么连个名都不署呢,搞得我自己写的文章反倒像是抄袭别人的了——所以我干脆自己挂在这里得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692EN00SIGG.gif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革新课堂教学环境

常德市武陵区**小学  周冰

 

摘要: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领域,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迫切任务。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革新课堂教学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一、把信息技术当成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利用信息技术革新课堂教学结构。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的整合。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正文:

信息技术的出现和飞速发展,使教育领域也将面临着重大变革。我国南国农先生指出:“在信息时代,人们需要善于同时在三个世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一是经验世界,在做中学;二是语言文字世界,向书本学习;三是虚拟现实世界,进行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课堂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学习,而拓展到数字化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领域,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迫切任务。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革新课堂教学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一、把信息技术当成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因其灵活多样、便利敏捷的交互方式,而从原来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日益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的学习工具。

1、利用信息技术激励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认知。我上四年级美术课《真情对印——折剪对称纹样》一课时,先利用多媒体放映歌曲《奶奶的剪纸》,学生欣赏歌曲时,我则快速剪出一只歌曲画面里出现过的剪纸蝴蝶,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住了,从歌曲及歌曲的画面里学生运用视觉、听觉直观地感受了剪纸这门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学生对画面中剪纸作品及老师所剪作品的观察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提问、激励等方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对称纹样”的特点,而且对剪纸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和空间,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这堂课我之所以获得了常德市武陵区美术优质课教学比武一等奖,我想与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也是密不可分的。

2、利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上六年级美术《邮票设计》这一课时,我利用网络、数码相机等搜集了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欣赏资料,制作到课件中,每张邮票还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及其设计构思,用不同的动画转换,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很直观地了解邮票的历史背景。在课堂上我将教学内容用文字、录音、图片、录像、动画、音乐等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图文声像并茂,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3、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在上《真情对印——折剪对称纹样》一课时,我还在书店、网络上找到了我国历代有名的一些剪纸艺术作品及相关背景知识,制作到课件中让学生们课后欣赏,欣赏过程中我还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与之有关的小故事,利用信息技术把课本知识向课外延伸,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利用信息技术革新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的革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要素之间关系的转变。“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理想教学环境,以实现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在上一年级美术《我的太阳》一课时,我用多媒体课件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情境:以“太阳一家人的出现”使学生认识拟人化的太阳,这是引导学生想象的开始;以观察“要参加化妆舞会的太阳妹妹的神奇变化”让学生理解了想象画太阳的基本方法;以“帮不会化妆的太阳弟弟化妆”让学生进一步探讨想象画太阳的方法和步骤;以“看看其他太阳的妆化得怎样了?”让学生欣赏一个个从小到大旋转而出的不同形象的太阳,以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以“我们也去参加太阳舞会”让学生在头饰上自主创作自己心中的太阳;最后以“找自己喜欢的太阳舞伴跳舞”作为学生自主评价所完成的作业。我用课件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境,给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和视觉冲击,学生们一次次的惊叹声及高涨的创作热情说明了使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结构进行恰到好处的革新,能给课堂带来绝妙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的整合。

每一个教师都应当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者,根据所教学科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合乎实际地整合信息技术与所教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更为有效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③ 在我校开展“互动式教学”课题研讨活动时,我将六年级语文教材中《鸟的天堂》一课的朗诵录音运用到美术课堂中,并让学生课前查找了大量各种鸟类的图片及相关资料,上了一堂美术课《鸟之王》,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鸟的天堂”中的鸟王(也可画群鸟衬托),再将其一只只剪下来贴到我事先临摹的巨幅《鸟的天堂》的插图(一棵美丽的大榕树)里,师生共同把这幅“鸟的天堂里没有鸟”的画变成了真正有鸟还有鸟王的“鸟的天堂”。语文教师则将我和学生合作完成的这幅“鸟的天堂”制作到语文课件中学习课文《鸟的天堂》,当学生看到自己画的鸟儿竟然制作成动画一只只飞到大榕树周围时,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由于信息技术与这两门课程的整合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学生、教师与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及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结合,所以这两堂课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最大的问题,一是我区许多学校班额过大,而多媒体设备的配置还远远不够,因此没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对此进行改革;二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及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水平离改革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三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1、不要把课件的运用当成表演道具,因为这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实质性帮助。2、不要一味呈现直观信息,却忽视了学生的理性思考及知识建构,要警惕新的“电教灌输式”教学。3、信息技术不可替代教师的作用,正如英特尔总裁克瑞克·贝瑞克博士在《英特尔未来教育》中所说的:“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

 

参考文献

①南国农:《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推进“12345工程”. 电化教育研究, 2003年出版,第12页。

②何克抗:《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与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http://www.gdedu123.com/keti/zhuan jiaonline/p14.ppt

③杨明全等:《新课程下的课堂观》,2005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16页。

 

 

2007910日初稿

2007107日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