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讲学稿
(2011-10-31 10:30:48)
标签:
宋体《望岳》泰山杂谈 |
分类: 教学设计 |
一、学习目标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理解诗中的哲理。
二、预习导学(探究以下问题)
1、默写《望岳》(划分朗读节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岱宗______________
夫如何______________
未了______________
决眦______________
三、内容赏析(结合相关资料)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__而_______,时间是从_______至__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_________;"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_____________;"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___,是___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____,是________写。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________,颔联是_________,颈联是_________,尾联是________。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_______。
7、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8、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答案:"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9、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答案: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四、课堂测评
1、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2、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3、下列对这首了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登临泰山后对其壮观之势的赞叹。
B、“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傲视群雄的自诩与豪气。
C、这首诗表达了对泰山高大巍峨景观的崇敬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