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雕玉蟾之三(戊己真人)

(2020-04-13 11:41:38)

金雕玉蟾之三(2016-12-05 08:45:40)

 

         今天聊聊瘦金体比甲骨文差在哪里?
      除了宋徽宗,所有书法家都是周朝青铜器铭文的子孙。无论他怎么变化,无论是隶书、篆书还是行书或是其它,都逃离不了周朝青铜器铭文的影响。核心特点就一个,以形补气。因为气不足,所以在形上面,往胖了走。字体基本都是圆滚滚、胖乎乎的,往四面八方撑开,这样才好搭好架子。这就好像人的虚胖,气虚的人都会胖,身体会用外形的丰满来补充内里的不足。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失中。好比一个人在找不到平衡的时候,总会双臂伸开,以帮助自己不失中。几千年来,人们的审美已经被这种字体固化了,甲骨文被深埋地下,没人去想过汉字的其它方向。
    到了宋朝,出了一个宋徽宗这样的天才,他摒弃了,写出了瘦金体。无论他之前的人是否尝试过,无疑他是真正取得成功的第一人。汉字非常不好驾驭,一旦瘦了,就特别容易显得病态,好像快死的人,不但失去了气韵,连起码的健康都没了。但宋徽宗不知是受了什么高人的指点,还是他看到了偶尔被挖出的甲骨受了启迪,开始独辟蹊径写出了瘦金体。字形虽瘦,但却有,一点都不病态。

金雕玉蟾之三(戊己真人)
金雕玉蟾之三(戊己真人)
金雕玉蟾之三(戊己真人)
    徽宗的仙级作品不少,就不多贴了。徽宗之后,听说金朝亡国那位皇帝,也领悟了瘦金体,并且写的不错,然而,也亡国了,作品都没留传多少。之后估计再也没人能写出像样的瘦金体了。
    然而如果苛求一下古人,把徽宗的字和甲骨文比较一下,还是能看出巨大的差距。若论瘦金,老祖宗还是甲骨文。
金雕玉蟾之三(戊己真人)
    和甲骨文一比,徽宗的瘦金体明显还是受了后世的影响,太僵,太紧。原来我只是直觉体验,但并不是很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真是自己到了什么程度,就能欣赏多大的东西。
    这个本质性的差别,就是中,对于中练到了什么程度。
    周朝的金文以及后世,是没有中,中已经极其弱小,徽宗找到了中,然而人的本能,对于千辛万苦找到的东西,总是紧紧抓住,生怕丢了。
    此种道理,就是明、暗二字而已。
    中,有明暗。徽宗的中,是明中。他把中放在聚光灯下,严加看管,生怕丢了。
    中的绝妙,在于暗。明的都是边角,暗才是中。但一般人不敢,中一旦暗,就好象要消失一般,人会害怕。其实那种似乎消失的暗,才是中的绝妙之处。
    暗中,只有甲骨文是这样写的。
    更早的先民,自然熟知这个道理。看看良渚的玉琮,中间是空的,四周的边角才是实的。
金雕玉蟾之三(戊己真人)
    这个明暗道理,如果没人点破,纵使徽宗这样的天才,自己也是跨不过去的。经常见到很多人捧着那几本书读,道德经、淮南子之类的,其实那些书真的没什么太大用,中国的传承,周朝开始就隐了。春秋战国的人,自己也是似懂非懂,与其读他们的书,不如多看看更早期的文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