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两句太极拳(戊己真人)

(2020-01-30 16:35:03)

说两句太极拳

 (2014-02-14 20:03:18)

    杨家的太极拳,有个预备式。双脚并拢站在那里,然后一脚抬起,放在旁边。这是在做什么?多少人练拳,从来对这个视而不见。其实这个是整个拳架的基础。
    双脚并拢站在那里,好像静静的站一会儿,那是在等着气下行。气下到地里,地里会有气回应你,脚感知到了,自然就会抬起,放在旁边。脚抬起放在旁边是因为脚底有了消息,把脚托起来了。这是重点。
    这从地里出来的气往上走,到了腰部,两肾之间有了消息,就如扣动扳机一般,立刻自己的两只胳膊就抬起来了。胳膊是腰托起来的,不是自己在抬胳膊。
    随着自己两条胳膊的上抬,地里的气继续上行,到了大概嘴这个位置,人会不想再抬胳膊,而是两臂下沉一下,这是本能在留住地里出来的这股气,要把它留在自己这里,不要让它跑了。怎么留住它?田兆麟的传人说过,我就不说了。接下去的拳架,都是在围绕这气在做文章。有时,人在气中,有时,气在人手中。如同狮子滚绣球,如同龙戏珠,如同婴儿玩玩具,朋捋挤按,全都跟着出来了。但怎么自由动,不能散了,不能破了。不散不破的关键,就看这揽雀尾打的怎么样。打好了接下去的所有式子越练越有味,揽雀尾打不好,到了后边必然会中途断了,断了之后就是太极操了。
    我前些日子说了一些古埃及的神话,无非是想说,现在人练的这些,无论外表架子怎么变,内里的东西,都是从上古传下来的。上古要有祭祀,有祭祀就要有大舞。只有阴康那样的高级祭司才会大舞。一般人想学都没有资格。所以,现代人对内家拳要珍惜。一代代传下来非常不容易。岐伯对黄帝说,我告诉你的这些,上帝之所秘,先师之所贵。意思是,你要严肃对待这些传下来的,这些不是我岐伯发明的,我是从我的老师那里学来的,我老师是从上帝那里学来的。
    如今是末世了,一切过去隐秘的东西都要显明出来。这是天意。但终究大众不是祭司。当年王培生在东北教太极拳,二年半过去了,还在教揽雀尾,学生们都不高兴了。说王培生为了多挣钱,故意拉长教程。其实,吴氏太极的一半都在揽雀尾上,会了这个,就会了一半,剩下的也快了。这个不会,练之后的那些式子有什么用?但大众不管这些,人家要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以好多人,就是练太极操的料,多说无益。就像古埃及的大众,他们只觉得太阳晃眼,那就是厉害,他就要去拜太阳。遇到这样的货色,绕着走就是了。
    总有人疑问,为什么太极操大行于天下?其实原因很简单,大众热爱太极操。这是人民的要求。人民需要活动肌肉骨骼,人民也只认识肌肉骨骼,人民对武术最高的要求,就是能把XX练硬,再粗一些,再硬一些,让他高潮的时间再长一些。如果谁开个武术班,专教这门技术,保证门前车水马龙。任何秘传,只要被公开了,就必然被人民改造。八卦掌也是,被强大的人民彻底扭曲了。随便一个傻逼,在那里奋蹄狂奔,像精神病似的转圈子,就敢声称自己在练八卦掌。
    言归正传。这些祭司的大舞,在宋朝的时候有一次大规模的广传。就是岳武穆王,为了抵抗金兵的侵略,训练了岳家军。岳武穆王的功夫是从道士那里学来的。但岳飞老爷爷训练士兵的时候,他出于军事目的改了许多。因为那些受训的人,几个月之后要上战场去拼生死。没时间像道士似的慢慢练,修神仙,士兵要求得速成。这一套练法,随着岳家军的后代四散各地,传播很广。元朝时候,很多这些传人都参加了抗元组织,这些组织在明朝继续发展,后来又成了反清组织的前身。后来又帮助孙中山先生闹革命,再后来……
    这套练法的特点,就是深深吸一口气,慢慢压入丹田……,一呼气,丹田猛一抖,同时大喝一声,脚一蹬地,一拳击出……
    如果你是古代将士,半年之后要去玩命,这么练可以理解。但现代人不是古代士兵,不需要短期内上战场去搏生死。如果还这么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