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中午吃鲫鱼,一根鱼刺不小心卡在了喉咙里,虽然并不很痛,但异物在喉总是感觉难受。为了尽快取出鱼刺,便到附近的街道医院就医。本来很简单的一次诊疗,却弄得痛苦不堪,真的成了骨鲠在喉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挂好号以后到五官科找医生看病,接诊的是个女医生,年龄不大,耐心很差,态度尤其恶劣。先是很随意地看了一下喉咙,便说看不清楚,必须要做鼻腔镜才行。当时,犹豫再三,还是采纳了她的意见,先去交了200元钱;然后通过鼻子将鼻腔镜伸到喉咙里翻找,但仍然没有看到鱼刺。由于她的手法比较生硬,导致要恶心呕吐。结果她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娇气,这又没什么的。捣鼓了半天,也没个结果,而且弄得更加恶心连连。她便提出来先帮我把舌头麻醉一下,便喷了一遍药水。在尚未感觉麻木的情况下,她便又仓促上马开始操作,当然仍然是恶心不止。这下她发怒了,说是她没法搞了,把钱退给你,你到大医院去弄吧。这样的情形之下,我也只能退钱离开医院。结果出了院门,那个麻醉劲倒上来了,整个舌头毫无知觉,而且干呕了半天。如此折腾了半天,鱼刺没挑出来,倒也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目前,我们的医院种类很多,可以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按医疗技术水平分,可分为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一级医院主要提供社区医疗等基础服务;二级医院能提供综合医疗服务,有一定的医疗技术水平;三级医院是最高级别,医疗技术先进,解决疑难复杂病症。按收治范围分,有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科室齐全,能诊治多种疾病,如内外妇儿等科室都有;专科医院是专门针对某一疾病或身体系统进行诊治,像眼科医院、肿瘤医院。按医院性质分,有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公立医院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私立医院是个人或企业投资。撇开专科医院和私立医院不谈,按照老百姓的简单分类法,从低到高,便是社区医院、街道医院、区医院、市医院。
大凡到过医院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为什么会这样?资源的不对等自然是主要原因,但就就医过程来看,越是大医院的医生越是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反而是小医院的某些医生表现得大大咧咧、趾高气昂,稍不如意便大发脾气,有的则敷衍塞责,缺乏耐心,往大医院一推了之,不愿意更深一步研究病情和病因;时间久了,个人的医疗水平得不到提高,陷入混吃等死的状态,也影响了整个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最终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
就基层医院而言,社区医院和街道医院医疗水平总体较为相似,但也有差异。它们都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主,如常见疾病(感冒、发烧、腹泻等)的诊断和治疗、简单外伤处理、基础的预防保健服务(如疫苗接种、健康体检)。这是因为它们的功能定位主要是满足社区、街道居民日常基本医疗需求。但相对而言,街道医院应该比社区医院医疗水平更高一点,因为二者的资金渠道是不一样的,社会医院由街道财政负担,而街道医院由区级财政保障,有更加好的资金支持,会配备更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在诊断某些疾病时更准确,配备的医护人员水平也应该更高一些。
然而,这些都是理论上的逻辑,放到现实之中却往往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结果。有的社区医生认真踏实,愿意与居民交流,对居民的既往病史非常了解,在业务上也是刻苦钻研,有一技之长,赢得了居民的信任。相反,一些街道医院的医生自以为比社区医生高了一头,却又感觉比区、市医生差了一大截,不上不下,整天怨气冲天,反而失却了良好的心态,在服务上提不起精神,业务上得不到提高,诚可悲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