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早晨8:00在无锡东道口出发自驾往安徽铜陵,从沪宁高速折向锡宜高速,开始还比较通畅,但渐渐地开始堵起来了,主要原因是有些驾驶员习惯不好,追求速度快,时不时地变换车道,甚至有些驾驶员连转向灯也不开就随意转向变道,造成碰擦事故不断,在车流量很大的情况下,这是很要命的,有的路段甚至出现堵死的状况。不过过了天目湖服务区,拥堵的情况便逐渐好转了。
12:40在铜陵北下高速,全程整整开了四个半小时,倘不是节假日,三个小时足矣,抵达犁桥水古镇已经下午一点了。这个小镇位于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透出古色古香的韵味。
其建筑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白墙黛瓦、马头墙错落有致,翘角飞檐。犁桥镇内古街由古桥相连,河道纵横交错,游客可以选择步行或乘船游览,欣赏古建筑的风姿和水乡风光。御赐“科甲世家”牌坊、古戏台、古县衙、当铺、万丰塔等历史文化遗迹,展示了古镇的深厚底蕴。各种民俗表演,如戏曲、舞蹈、杂技等,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
在古镇的街道上漫步,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据称晚上的灯光秀和民俗表演也很有特色,但行程所碍,只能匆匆返回了。当我们游览完毕返回城区的时候,还有源源不断的车流在涌入景区。
总之,犁桥水镇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游的古镇,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能够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晚上住宿在铜陵铜官区天玑酒店。晚饭后徒步到城区的天井湖景区,湖边上是铜陵的市民广场,跑步跳舞唱歌的人群,加上叫卖的临时摊贩,俨然如白昼一般,充满了烟火气。
次日,9:00出发赴永泉小镇景区。永泉小镇位于铜陵市叶山脚下(义安区钟鸣镇章亭村),是国家4A级景区,在农民企业家杨树根先生投资建设的永泉休闲度假生态型农庄基础上扩建而成。景区占地面积9000亩,有民宿宾馆、“江南味道”街区、“忆江南十二景”、养生温泉四大核心景区及山水园林、徽州三雕收藏展区、亲子游乐中心、农特产品体验基地等相关配套游览观光区域。其中,“忆江南十二景”是永泉小镇的主要景点,在登山过程中可以欣赏满山绿树,呼吸新鲜空气;脚下有小溪潺潺流过,充满了生命的灵动;绿树掩映间,有依山而建的“红尘客栈”和“枫林晚”等景致。
登山归来,可以到“江南味道”街区,品尝到各种江南美食,如臭豆腐、鸭血粉丝汤等;也可以用换购的铜钱购买当地的土特产。
永泉小镇,这个综合了旅游、康养、地产概念等主题的景区,成功打造了一个适合慢生活的基地。
下午14:30上宁芜高速直奔芜湖市,下榻在金鹰尚美酒店。这个酒店地处市区商业繁华地段,在房间里透过酒店的落地长窗,近可以看到八佰伴等商业网点;越过高楼的缝隙可以远眺长江的雄姿,鲜红的落日的余晖正照映在长江和大桥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三天,8:40退房出发,前往马仁奇峰景区。车程一小时三十分,有点走回头路的味道,在行程设计上似乎可以更加精准一些。
马仁奇峰原称马仁山,位于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境内,在长江南岸的铜陵、南陵、繁昌三地交界处,景区面积为7.12平方千米。马仁奇峰的最大特点是森林覆盖率很高,植被类型为天然阔叶林,有植物68科600余种;特别是在它那特有的楠木林中登山,空气特别清新,有天然氧吧的感觉。
马仁奇峰的古迹是位于景区龙首峰下的马仁寺,始建于唐贞元十一年(795年),高士王翀霄曾隐居于此山,以山名为寺名。至于玻璃桥等景点斧凿的痕迹非常明显,比较适合儿童游玩。
中午在马仁农庄用餐。
下午1:00出发前往运漕古镇游览。行程一个半小时。
运漕古镇历史很悠久,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其地理位置很独特,位于含山县南端,东临和县、南濒无为、西临巢湖,三县交界,上通巢湖,下达长江,裕溪河、牛屯河将其环抱,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在此开挖漕河,便于运送粮草和士兵,至明朝成化年间,运漕镇由河名衍化而成。
镇内保留有一些古迹,如三元观、李鸿章当铺、佘氏宗祠、古井等。但不知什么缘故,尽管古镇免费游览,但还是游人稀少,老街上的店铺大多大门紧闭,只有当地居民在闲聊、打牌。古镇要再现当年的盛况,恐怕得要化费点心思了。
14:50出发前往往马鞍山市,跟着导航弯弯曲曲穿过很多不知名的村庄,16:30到达采石矶,景区外人涌如潮、车流不息,很多左转的路口都被临时封闭了,各个路口均有交警值勤,我们因为是入住景区内的皇华驿酒店才得以顺利进入。晚上在唐贤街的采石第一楼用餐,酒店装饰得古色古香,很有太白遗风之味道。
最后一天是游览著名的采石矶,也是本次行程的收冠之旅。
采石矶是位于马鞍山市雨山区翠螺山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相传三国东吴赤乌年间,有僧人在此地发掘井水,意外得到五彩宝石,后为纪念井水和五彩宝石,将此地改为“采石矶”。采石矶有两个看点,一是军事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是诗仙李白的浪漫故事。
采石矶坐落于长江南岸,距离马鞍山市约5千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自古东障金陵,西屏八皖,是长江中游的咽喉,有“采石之险甲于东南”之说。故而,历代都在这里重点设防。陆游曾说:
“古来江南有事,从采石渡者十之九,从京口(镇江)渡者十之一。”北宋统一江南时的路线,也是经由采石。朱元璋也认为“取金陵必自采石始,采石南北喉襟,得采石,金陵可图也。”历史上,围绕采石矶的著名战役有二十多次,充分彰显了采石矶作为江防要地的地位和作用。
采石矶除了在军事上的作用,还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主要得益于诗仙李白在此留下的浪漫足迹。晚年的李白极爱采石山水,泛舟采石,多有登临觞咏之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这里留下了“醉酒捉月,骑鲸升天”之传说。为纪念李白修建的谪仙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清顺治时改名为太白楼,高18米,系三层两进式格局,前楼后祠,左右回廊。太白楼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长江“三楼一阁”。后又将青莲祠东侧的清代建筑“彭公祠”改建为李白纪念馆展室,并新建了碑廊和沉香园,恢复了清风亭。因为有了李白,后代很多的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墨宝。杰出的书法大师林散之甚至发出了“归宿之期愿与李白为邻”的心愿。
采石矶上的李白捉月处、三元洞、广济寺、三台阁等景点也都成为了游人观赏江景、休闲休憩的好去处。
下午驱车返程,在高速上时上时下,历时四个小时才回到家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