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理念也随之不断改变;为了自身健康,喜欢喝白酒的人正在把度数降下来,有的人则把喝白酒改为了喝红酒和啤酒;吃烧烤喝啤酒更是成为了年轻人的聚会标配。
饮酒消费习惯的悄悄变化,也正在改变酒类市场的内在结构,其中,酒精度偏高的精酿啤酒正在逐渐走上人们的餐桌。精酿啤酒是一种区别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啤酒的饮品,通常由小型酿酒厂或家庭作坊生产,产量相对较低。精酿啤酒在原料选择上尤其注重品质和特色,会使用一些特殊的麦芽、啤酒花或酵母,使之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口味,如水果味、巧克力味、咖啡味等。其酿造工艺注重细节和传统工艺,使得啤酒的口感更加醇厚。精酿啤酒可以减轻对肠胃的刺激,又适度增加了饮者对烈度的感觉,可谓一举两得,自是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
然而,精酿啤酒的发展之路注定不会是平坦大道,这是由产品的小众性所决定的。
精酿啤酒生产需要专业的设备、场地和技术人员,前期投入较大。同时,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储存成本等也相对较高,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运营风险。而精酿啤酒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使用的原料也更优质,成本较高,这导致其市场售价普遍比工业啤酒高出不少。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在日常消费中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工业啤酒,使得精酿啤酒的消费群体相对较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追逐超额利润,一些企业采取了不正当竞争的手段,使这个逐渐引起消费者兴趣的产品受到了伤害。一是生产工艺控制不严,导致酒精度数不达标。二是部分小作坊式的精酿啤酒生产场所卫生控制环节薄弱,存在大肠杆菌超标的情况。三是缺乏统一的定价标准,高价销售品质一般的产品,或者通过低价竞争来抢占市场份额,影响了消费者对精酿啤酒的整体认知。四是违规添加一些非传统允许的物质,如大米、玉米、淀粉、酒花浸膏、啤酒用糖浆等替代品,背离了精酿啤酒的本质要求。另外,夸张的宣传、侵犯知识产权、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等,都影响了精酿啤酒的良性发展。
面对市场乱象,行业内有识之士非常焦虑。但笔者以为,有市场的地方必然会有充分的竞争,最后才能优者胜出。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中,精酿啤酒之路究竟怎么走,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要确保品质,质量至上。精酿啤酒走的就是高端路线,无论是口味多样化还是产品特色化,都必须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质量,采用优质的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确保啤酒的口感和品质稳定。
其次要宣传引导,扩大消费群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要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品牌宣传推广,如社交媒体、线上广告、线下活动、参加啤酒节等,让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品牌的亲和力和忠诚度。同时,高端产品不能高高在上,要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逐步吸引平时习惯喝工业啤酒的普通消费者,让精酿啤酒走入寻常百姓家。
第三要精准定位,体验营销。要进一步细分市场,针对年轻群体、女性消费者、高端商务人士等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点,开发相应的产品和营销策略。要打造让消费者在店内可以品尝到各种精酿啤酒的体验店,经常举办品酒活动、啤酒知识讲座等,增加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要打破固有的酒吧餐厅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超市、便利店、电商平台等均可销售,方便消费者购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