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个月,再访桃花潭。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也有不一样的感受;临近夏至的桃花潭景区,更多地展现了她壮丽秀美的一面。
一条青弋江,在群山环抱之间蜿蜒而至,在翟村和万村之间,形成了两岸双峰对峙、中间一汪深潭的桃花潭。东岸是以翟姓为主的翟村,古称南阳镇;西岸是以万姓为主的万村。进入景区,穿过古色古香的南阳古镇,便来到了踏歌楼下的古渡口。站在诗仙李白的雕像前,放眼远眺,蓝天白云、云卷云舒;远处的群山,高低错落、苍峦叠翠;绿意掩映间,透出白墙灰瓦的古老民居建筑,而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西岸的怀仙阁。登上渡船,从东岸到西岸,几分钟就到了,但那清澈见底的江水、灵动飘流的游鱼,以及徐徐而来的凉风,可以让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活力。
桃花潭之出名,不仅仅因为她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多地因为这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游历之地。很显然,李白在桃花潭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接待,而汪伦是与李白对酒当歌的典型代表。因此,当李白想悄然离去的时候,汪伦闻讯而来,踏歌送别。此情此景,惹得大诗人李白诗兴大发,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赠汪伦》。这首诗,不用典故、通俗易记,见景生情、情真意切,道尽了人间的真纯友情;而正是这首小学生便能朗朗上口的赠别诗,让桃花潭享有了千年的美名;桃花潭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象征,代表了深厚的友情和诗意的境界。在非网络时代,桃花潭把李白的名人效应发挥到了极致,便是酒友汪伦也声名远播四方。
其实,抛开了李白的因素,桃花潭仍然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景区内的许多古代建筑,如文昌阁、中华第一祠等,还有屹立千年的垒玉墩、深藏奥妙的书板石、李白醉卧的彩虹岗、踏歌声声的古岸阁、青砖黑瓦的古民居。这些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可以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了解到古人的生活方式,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此外,桃花潭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这次重访桃花潭,很想去与年初驻足交流的燕园孔老师叙叙旧,喝一杯咖啡,但不巧的是铁将军把门,店门关了;不知道是彻底关闭了,还是临时性闭店。虽有孔老师的微信,却也不便联系,倘是真的经营上撑不下去,问了,便是戳人痛处,不必多此一举。遇今人不遇,不是紧要处,寻访古人的足迹,才是题中应有之义。站在怀仙阁上,俯瞰那宽阔的江面,船来船往;江心有一座小洲,仿佛在伸展自己的躯体;远山近水,诗情画意,真仿佛是一幅引人入胜的美丽画卷。
加载中,请稍候......